唐一芙带着二牛回家的时候,还遇到了村长。
现在是农忙时节,地里总是有很多人。
村长看到她回来了,还觉得奇怪。
“芙丫头,你怎么不在城里伺候凌公子考试啊,等他考完了你再回来就是,那点地找人帮你弄一弄就行了。”
跟种那么点地相比,当然是科考最重要了,妻子怎么能不去伺候呢?
唐一芙一样诧异:“他身边有小厮啊,还跟其他学子们住在一起,我不方便住过去,哈哈。我相公心疼我,就让我先回来了。”
她总不能说这么大的人了,去考试还用老婆跟着伺候吧?
村长直摇头:“你的心也太大了,你都没看见那些学子跟着多少人伺候。不过算了,这是县试,才第一关,不紧张也还说的过去。”
“但是等到院试和乡试的时候你可一定要跟着,知道吗?有些有钱人家会在榜下捉婿,凌公子长得又那么好看,肯定会被人抓走的。”
榜下捉婿这种传说她倒是听过,不过……
“考个秀才和举人就有人去捉婿?”
又不是考上状元进士什么的,至于这么夸张吗?
村长摇着头。
“你还是年轻,不懂啊。进士什么的,一个县里三年能出两个就不错了,那都是摸不着的人物。举人就很少见了,就是秀才都是凤毛麟角,你知道多少人考很多年也考不上吗?”
唐一芙算了算考上的人的比例,就明白村长为什么说的这么夸张了。
也对,她整天看电视剧看的男主角随随便便中状元,就不把状元当回事了。
但其实从有科举几百年来,状元也不过就那么几百个,真算是凤毛麟角了。
什么进士科举人之类的,自然也很少,所以才会被人追捧。
唐一芙笑道:“还是等相公考上童生再说吧。”
考试这种事,很难说的,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别做那个梦了。
村长又转而说起她催芽的事,问是怎么弄的。
因为他们种下去的稻米出芽率就很低,远远比不上她的出芽率,浪费了很多种子,所以村长跟很多村民都很好奇,想问一问。
唐一芙毫不吝啬的跟他讲了讲具体要怎么做,怎么做秧板之类的。
村长听的不住点头,又说:“芙丫头,我把村民们叫过来,你跟他们详细说一说吧?要是今年出芽率高一些,产量也能多一些。”
对于农民来说,一亩地多收那么几十斤粮食也很好,凑合凑合也能吃很久。
要知道,在这个地方,一亩地一季也才产三四百斤稻子,要是种麦子就更惨,一年才收二百斤。
唐一芙上学的时候知道古代粮食产量这么少都惊呆了,想着这么点粮食还要交税还要去掉各种种子农具等等的费用,哪儿还能剩下什么东西?
所以这里的人才会过的这么惨。
能让村民们多一点产量,唐一芙自然愿意,说可以。
村长就说下午就让村民们过来,希望她别嫌烦。
“不会,都是乡亲,我也希望乡亲们都能过的好,只要大家是真心想学,我不会嫌烦。”
“芙丫头,你真是识大体,比你那个……哈哈,我先找村民集合。”
他想说比她那爹娘好多了,但是想想这么说也不好,就没再说。
唐一芙也装作没听出来,说要回去做点准备,待会儿再见。
她带着二牛回去后,就忙着准备给村民们上课,也没注意到唐梅在不远处听着他们的对话,已经有了想法。
唐梅回到家里,趁着家人都在忙,说自己要去县城。
家里人都在忙着种地,听了这话还有点烦:“家里忙着呢,你在家里烧点热水也行,这时候去城里干什么?”
唐梅不屑的说:“你们不会喝凉水吗,怎么都跟唐一芙学的这么娇贵?我不去城里努力,你们怎么有个读书人做女婿,怎么过好日子?真是的,不帮忙就别给我扯后腿。”
她打扮了一番,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点,就斗志昂扬的走了。
现在她的心越来越大,她爹也不好管她,而且她娘知道她有了办法,很支持她,还给了她一些银子让她悠着点花。
唐梅的爹其实也希望有个凌衡川那样的有钱人做女婿,想要那么大的院子和房子,还要坐有钱人家的马车回来,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唐梅就这么到了城里,想办法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