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成笑了笑:“这是大兵支持我的工作呢,你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
丁大兵说:“我不完全是支持工作,我就是觉得这个点子不错,能赚钱。”
一听这话,苏晚成来了兴趣:“看来你有自己的想法啊,来来来,坐下来说说。”
丁大兵挠了挠脑袋,半天憋出来一句:“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觉得跟着你没错。”
苏晚成和丁兆堂都竖起耳朵听呢,一听这话,同时扬了扬手,“切”了一声,苏晚成更是没好气地说:“滚蛋,有多远滚多远。”
丁兆堂笑着道:“不管怎么样,咱们也有人支持了。”
苏晚成想了想说:“咱们的目的是要让百姓富起来,所以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动手之前,要好好做一个调研,咱们村还没有成功的大棚种植先例……”
丁兆堂抢着道:“良马村的大棚搞得不错。”
苏晚成点了点头:“良马的蔬菜大棚的确不错,可以借鉴一下,不过咱们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所以咱们的目光不能只放在本镇,回头我联系联系,看看有没有上规模的供我们借鉴。老丁,咱们兵分两路,到良马调研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另外你再考虑一下咱们的种植选址。”
“可以用我家的地。”大兵举手回答,“我家的地离水库比较近,反正闲也闲着。”
大兵的父母早故,前些年大兵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田荒了好几年了,现在拿出来做试验田,倒也合适,苏晚成当场准了,随后与丁兆堂又聊了一些细节,丁兆堂也显得很兴奋,这些年在村里一直没做成什么事,现在有了目标,劲头儿足得很。
苏晚成同样如此,有事情可干,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也暂时抛诸于脑后,考虑起大棚的事情来。
王小曼是汾桥镇的副镇长,分管农业,苏晚成做秘书的时候,曾经安排过几次到外地关于大棚蔬菜的观摩活动,其中就有到汾桥的观摩。
汾桥是农业大镇,全市唯一一所省级农产品加工区就在汾桥,高效设施农业非常发达,苏晚成跟她几次联系,有一些私交,所以他把目光投在了汾桥。
打通了王小曼的电话,苏晚成把自己的意思说了,王小曼一口应下来,表示随时恭候苏晚成的大驾。
敲定了这事,苏晚成松了一口气,内心隐隐有些兴奋和紧张,毕竟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做决定,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很多人何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了,虽然只是一个村支部书记,但是那种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感觉的确挺爽。
这时,苏晚成没来由地想起了林彩儿所说的话,是的,把这些事情当作一个宝贵的经历,谁知道将来会不会转变为一种优势呢?想到林彩儿送给陈园园的那一脚,苏晚成的脸上就浮现出一抹笑容来。
手机叮地一声轻响,苏晚成拿过手机,竟是林彩儿发过来的微信,说她已经走了。
林彩儿很漂亮,不过苏晚成对她没什么非份之想,不现实,而且他感觉林彩儿是一个颇有些故事的人,相对来说,自己很单纯,能做一个朋友就已经很不错,便回复道:一路顺风。
林彩儿不再有回复,苏晚成也不去看。
不一会儿的功夫,阴沉的天空终于飘起了雨。一开始雨还不大,但到了后来却是转为磅礴之势。
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的,三天前就预报自今天开始的三天内都会有中到大雨,所以苏晚成一早就让各个小组长通知村民抓紧时间抢收,免得影响了收成。
苏晚成不是太放心,换了双靴子,抓个雨披就出了去,看到有谁家需要帮忙的就搭把手,一会儿的工夫,便弄得跟个泥猴子似的。
眼看着雨越下越大,再忙也是白搭,苏晚成这才罢手,回了村部,冲了把澡,正要换衣服,忽然看到窗前有人影一闪而过,苏晚成吓了一跳,忙不迭地穿上衣服,便听得有人敲他宿舍的门。
苏晚成应了一声,便听得外面一个女子的声音道:“苏书记,是我。”
一听这个声音,苏晚成在头皮一紧的同时,菊花跟着也是一紧。
敲门的叫王翠,是村里的会计,是从外地嫁过来的。说起来,这女人也挺惨,,刚嫁过来没两年,有一次下大雨,家里的电器漏电,丈夫仗着自己是电工,硬是带电作业,结果被电死了,婆婆本来就没什么文化知识,不知道人触了电不能用手去拉,结果拉儿子的时候也被电死了,只剩下她一个寡妇和公公。
出了这样的事,王翠本来可以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