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甘心又有什么办法,她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报仇吗?
皇上得到了京城第一美人很开心,立刻就封汤雪旋为正二品昭仪。
梁景同知道后问沐清佳,需不需要他派玄卫潜入宫中,杀掉汤雪旋。
沐清佳想了想,觉得直接让汤雪旋死了真是太便宜她了,便让梁景同先不要动手,她要给汤雪旋一个痛苦的死法。
反正现在安国公府有了席诗晨这个女主人了,宫宴她不去也可以了,知道宫里的任兰纤和汤雪旋都惦记着她,沐清佳索性就不参加宫宴了,而是将精力都放在了制度的改革上。
为什么原来朝廷拨下去的赈灾的钱粮在官员的层层克扣下到了百姓的手中所剩无几?
还不是因为民不可告官,对于官员的贪污没有个治罪的标准。
于是沐清佳便像皇上提议,对于官员贪污的数额,以一百两为限,只要过了这个限额,便治罪。
同时还应设置候补的官员,这样,可以杀掉贪官之后可以快速的补充上新的官员,省得没有候补的官员,那些贪官再以为杀了他们之后,朝廷的运转会出现困难,会选择不杀他们。
百姓检举贪官,不仅不用先杖责五十,反而要给予奖励。
有百姓和候补的官员时时的盯着,她倒是要看看谁还敢再克扣百姓救命的钱粮。
皇上看到了奏折之后,同意了沐清佳的对策。
结果,果然在京城外的难民退去,选择回到了家乡,感激沐清佳给了他们一片清明。
候补的官员心中也很感激沐清佳,虽然他们不是正式的官员,可是要不是沐清佳,他们连个候补的也当不上啊。
因为沐清佳的对策得到了实施,所以,今年雪灾拨下的钱粮大部分到了灾民的手中,百姓们对沐清佳更是感激,甚至有的地方都建造了庙,来供奉沐清佳。
沐清佳解决了其他的官员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皇上对沐清佳提出的这种根治官员层层克扣赈灾钱粮的做法大加赞赏,将尤国进贡的五颗大城宝石全部赏赐给了沐清佳。
但是地方上的不少官员却恨起了沐清佳来,因为沐清佳挡了他们的财路,和官路。
不过,沐清佳却是不在意这些,她知道她触犯了地方官员的利益,但是她不后悔,因为那些利益是属于百姓,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那些贪官!
反正,她在中央,她行得正、坐得端,那些地方的官员做什么也不能够对她产生影响。
海晏河清,盛景大同,是梁景同想要看到的江山,也是她想要看到的江山,就像是舒婷在《致橡树》中说的那样,“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真正爱上一个人,不仅内心中会接纳他的人,也会接纳他的理想。
沐清佳另外还向皇上建议,在丰年的时候,朝廷出钱买入多余的粮食,然后等到荒年的时候再发放给百姓,并且对粮食的价格限定一定的范围,防止谷贱伤农,也防止官商勾结屯粮哄抬物价。
皇上欣然采纳了沐清佳的建议,将此事交由户部,由沐清佳负责,百姓们纷纷称赞皇上圣明,沐清佳是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沐清佳名扬天下,光芒更甚男儿。
对此,不仅仅是地方官,一些中央官对沐清佳也是颇有微词,因为他们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商人合作,屯粮哄抬物价。
沐明宇劝沐清佳收敛一点,没必要为了和自己不相干的事而得罪那么多的人。
沐清佳却是不在意,此事事关民生,由她这个户部尚书来做名正言顺,那些人有意见就有意见,愿意恨她就恨她吧,反正皇上已经下令执行了,他们有意见也是白搭,再恨她改革之路也会继续走下去。
改革大多都是有利的,利益受损的人都会记恨改革的人,而不会记恨沿着改革的路走的继任者,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终会走下去,没有人能够改变不历史的浪潮。
原来沐清佳不是个心怀天下之人,可是当她成为了户部尚书之后,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她渐渐的有了一种想要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造福百姓的想法,或许真的是站的越高,心胸就越开阔。
她知道她是一把用完即弃的利刃,那么她就在她还没有被用完的时候好好的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百姓,这样当她有一天退出了朝堂,她的继任者可以沿着她设计的路走下去,实现她的蓝图。
当她日后回忆起为官时的这一段峥嵘岁月,她可以说她无愧于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