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月,五国中最强盛的,也是最让人记恨的。当今天下,除了领月,就数西旱还可以让其他的国家听一下意见,这次在江南印染的绸缎就是给西旱定制的。
西旱在西北地区,虽说环境恶劣,可实力一点也不容小觑,西旱常年干旱和寒冷,很多东西都是在其他地区进口,比如绸缎。绸缎在西旱终年可用,领月每年都得染一千匹绸缎给西旱,不过这次,趁着领月的战争竟狮子大开口要了五千匹,以安定边疆地区,巩固江山,还有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希望两国建好,不发动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这次因为北吴和南岐要把领月踩在脚下,让领月俯首称臣,两国联合攻打领月,而西旱也有过被挑唆的,而因为两国常年建交的关系,所以并没有采纳北吴和南岐的意愿而跟领月开打。
在江南染的五千绸缎正是用于此,所以皇上才会特别注重这件事,本来是叫礼部尚书孙坚大人来的,可原明知道后当即去跟皇上说,他来办,然后说:“老臣从退下来后,还没享受过天伦之乐,这江南虽说少时去过,可从未好好游玩,趁着这次,又能办事又能游玩,皇上,这岂不一举两得。”所以原明才会来的。
可当时皇上可没给他这个面子,“老千岁,你身子骨硬朗这呢,这办事还是让其他人去吧,朕安排你和孙大人一起去,即可游玩又不用理这些琐事,这岂不更好?”其实皇上也不是不想让他去,原明是两朝的重臣,这些事当然不可用他来做,而且去江南舟马劳顿,江南又是个混乱之治的地方,如果让他去这要是出点意外,那可就愧对先帝了。
“怎么,皇上是不相信老臣能力?还是觉得老臣人老体衰,坏了这两国大事,让皇上糟心,更使两国会发动战争,还是使领月江山稳?”原明利眼一挑,正上。
当时这话一出,皇上当即哑口无言,只得依了他,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虽然皇上也不小了……
原明坐在贵妃椅上,悠闲地在花园里赏花,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盏茶,时不时的拿起饮几口,可谓是快意自得。
这些天他一直在关注着冷若千陨和刘隐他们,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一月期限已到,玉府染的五千绸缎也在运往京城,话说他是没有理由再留在这里,可如果他想,皇上也奈何不了他,所以他还是不紧不慢的等着,他知道皇上这事外暗中进行当然是不想让他人知道,所以他只有坐收渔翁之利,等着明王他们找到。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必须留在这里。
先帝在世时的委托成了他最后要做的事,无论出于那种层面,对于这件事他是一定要管的,再说当年的真相,如今除了皇上和皇后,就只余他一人知道,当年参与这件事的人大多都死了……
小白手拿佩剑,风尘仆仆,匆匆赶来,作揖:“老千岁。”原明本闭着得眼睛,微微缓开来,问:
“不是说了,老夫还有要事处理,你先回去复命吗,怎么回来了?”
“老千岁,您都没回去,我想我更不能回去了,要不然老爷夫人非扒了我一层皮不可,而且您自己一人在这我也不放心。”他本来已经出了武陵,可在半路上时想,如果这样回去,万一老千岁要出点什么事,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随即又转折了回来,再说老千岁要是有点什么事要去办也不方便,他在这里总还有使唤的人。
“是吗?不想着回去服侍那小子了。”原明听他说完,又闭上了眼,移了移身子。
“嘻嘻,不了不了,再说世子也不差人服侍,倒是老千岁自己一人在这倒不妥了。”
“候命。”
……
江南已经是富裕之地,京城更是繁荣,俗话说:天子脚下,哪能不低头。即使是有江南最富裕的地方。
长安,领月的都城,领月最大的地方,也是治安最严密的地区。
望眼欲穿,房屋密集,京城内外,百里延绵,山河表里,高山连绵不断,跌宕起伏不定,天空中一排大雁北飞,准备去北方过冬,天涯游子思乡情,最是一年冬冷寂。
城门,出城入城的百姓络绎不绝,来来往往,士兵位于两门两旁,查岗哨位。街道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宫门,一道道通夹,直至深入内宫,壮阔,高大,繁荣……
内宫,御书房闻声,内有一位身穿金黄色的锦绣龙袍,胡须微长,目光炯炯有神,手拿着奏折,坐在上座,正听着大臣汇报情况。下有身穿官服,头发微白的中年男子,和一位身着深色系盔甲的青年人,正恭敬的汇报情况。
“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