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低声道:“这两年你们不在京中,太子已经收了不少亲信。战事结束时,十数名朝臣因为勾结外邦的事一并获了罪,如今朝中上下人心惶惶,父皇又突然驾崩,外面还没平,里面还乱着,前段时间清理的人里,也有不少三哥的党羽,六哥你回来,兵权还没有交出去,不如趁乱——”
姬无涯四下看了看,打断了雍王的话,随即说道:“先前不是说过了,扶持太子登基。别的就不要多想了,我们静静等着遗诏就可以了。”
雍王愣了愣,良久之后方才叹息了一声。
原本按照大家的预计,皇帝的遗诏想必是要由贤贵妃来宣读了,这样一来,很大的可能性,登基的就会是裕王。然而,次日朝会之上,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素服走入大殿之上宣读遗诏的人,竟然是宸妃。宸妃出现在金銮殿上的时候,所有人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有不少人当即是转头看向了姬无涯,心想着莫非皇帝出人意料的把皇位传给了荣王?
仔细说起来,荣王的文韬武略,确实也是这一波兄弟之中的翘楚,传位给他倒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以贤贵妃得宠之势,怎么会由着皇帝把遗诏放在了宸妃那里,而自己却毫无反应呢?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些事情,宸妃则是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上了高台,在龙椅下站好,一旁的太监捧着诏书,等待所有人都静下,向着宸妃行过礼之后,才将诏书递到了宸妃的手中。
宸妃的眼眸微微向着殿下一瞥,眼神之中的睥睨之色,倒是像国母一般,而不是一个侧妃。台下的人静得出奇,一点儿议论的声音都没有。宸妃就这样看了一会儿之后,方才开口说道:“先帝驾鹤西去,本宫深感痛心,原本应在后宫之中为先帝守灵,然而先帝有遗诏交托给本宫,本宫应当先到此处,为各位大人宣读遗诏。”
“一国之君,乃是国之本也,国不可一日无君,因而虽然本宫与诸位大人都是心痛不已,但终究是要迎来新皇登基。”宸妃说着说着,原本冷冷的声音,竟是带了一些哽咽。
台下的大臣,当即就有人俯首道:“娘娘节哀。”
随即大片大片的人跟着附和道:“娘娘节哀。”
在遗诏没有宣读之前,任何人都有即位的可能,而在台下的人眼里,遗诏在宸妃手中,几乎等同于宸妃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讨好的话并不嫌多,当即一浪接一浪地呼喊过。宸妃抬手在眼角擦拭了一下,似乎是在擦拭眼角的泪水,一旁的太监低声道:“娘娘,宣召吧。”
宸妃点了点头,展开了圣旨。
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大意是皇帝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久了,为了以免夺嫡争储的事情发生,所以立下这样一份遗诏,以免等他死后,因为继位的事情,而出现兄弟之间兵戎相见,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的事情。皇帝左思右想,觉得自己的二儿子,军工卓著,适合带兵打仗,但是治国方面却是略有欠缺,三儿子文治武功皆是上乘,但是性子太过狂妄,皇帝这个位置,需要一个稳得下心的人来。四儿子和五儿子两个人,都是平庸之辈,六儿子到也是个文韬武略的人才,性子也足够的隐忍,七儿子自由放浪惯了,想必也不愿意被一个皇位拘束着。
而太子,有治国之才,且是嫡出的长子,身份来说,名正言顺,才略来说,也是足够担此大任,前些日子又有监国的经验,来坐这个位子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皇帝在太子和荣王之间,纠结犹豫了许久,决定遵从古法,立长立嫡,传位给太子。
皇帝最后又是说道,太子的母亲已然去世,太后之位必然空缺。然而后宫需要一个主子,这个主子不应该是由刚刚册封的皇后来担任,而是要由太后来。皇帝又是在一众后妃之中纠结了许久,决定立宸妃为后,等到他大限到了,太子将过继给宸妃为子,而宸妃也将名正言顺的被尊为太后。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所有的大臣都跪下感念圣恩。不乏有人在想,原来遗诏交给宸妃,是因为要保宸妃一条活路。不少人是知道后妃殉葬的事情的,按理来说,等到太子登基,无论是宸妃还是贤贵妃,都要以守陵的理由,被迁到皇陵之中,然后被秘密处死。
可是一旦宸妃被尊为太后,则就免了这一条死路,反而享尽荣华富贵。
有些年迈的人,已经慢慢的回想起来,当年皇帝娶妻,本应该娶得嫡妻就是眼前的这位宸妃娘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娶了皇后,而宸妃则是变成了侧妃。皇帝这份遗诏,怕也是有着补偿宸妃的意味在里头。但是对于荣王来说,这事到底是好是坏,就说不准了。
如果母妃遵循旧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