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村外的小道上,圆圆妈送邢三及阿囝、圆圆三个人来到荷塘边的路上,邢三担着货郎担,阿囝背着一个铺盖和行李,上边还有一个草席卷,圆圆只是背了个小包袱,里边只装了她的几件衣服,临行前,圆圆妈取出二十两银子说:
“圆圆他爸!你把这二十两银子也带上!即使你在外边用不了,送给娘或老家亲人,也算我们远离老家的子女一点心意。邢三说:
“我知道这些银两来之不易,也是我们多年的积蓄,你能把它送给老家人,我代表邢家对能有你这么好的儿媳妇,表示感谢!”圆圆妈说:
“别耍贫嘴,你只要记住早去早回就行!”
“放心,我只要到太原见了老家人,就立即回来,不会停留的,而且能行船的地方我们尽量坐船,有车坐尽量坐车,所以能尽快回来。”邢三说。圆圆妈说:
“这就好!还有!你到了外边,可别喝酒,别说我没在你跟前,孩子管不了你,你就整天醉醺醺的!小心因酒误事!”
“不会的!”邢三说:“我会在想喝酒时,想到你对我的叮咛,我就不喝酒了!”圆圆妈听后,才有些放心的笑着与圆圆和她的父亲、哥哥告别。
京杭运河上,一条客船上,邢三父子三人坐上了向北行驶的客船。
船上,天晚以后,邢三打开席片,铺上被单,父子三人把圆圆放在中间,就横躺在船舱的地板上睡下了。一辆客船在运河上行驶,从南向北驶入徐州城北,来到南阳岸码头,客船停在码头边,船家对乘客说:
“凡有上河南、山西方向去的乘客,再不能向前了,就此下船!”圆圆下船时问:
“船家大伯!我们要去山西,大伯你看我们走那条路好!”船家说:
“路有几条,要是只步行,就走砀山,经商丘,再到开封与绿城中间,有个温县,从那里就可以过黄河到山西晋城了!”
邢三父子三人夹杂在乘客中也下了船,一家人走下船时,邢三担起货郎担,阿囝要替爹担一下,邢三说:我才担上,等我走累的时候你再换,我们爷俩换着来!快走吧,我们要在天黑前走到一个街镇上,不能在天黑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那样有危险!”邢三对圆圆兄妹说:“本来我们还可以再坐一程船,从徐州北上,再到山乐后向西逆流也能到绿城,但我觉得多走了几百里路,逆流坐船又慢还费银子,不如我们走路爽快。”
“爹路熟,我们听爹的!爹说我们走我们就走!反正走在路上还能观赏山村水乡,不比坐在船上,除了看到河就是是河岸!”圆圆说。阿囝也说:
“妹妹都说愿意走,我没说的!跟爹走!”于是,邢三父子三人向西北方向,向前走了一段,父亲对他们说:
“我们要走下线,不能走上线!”圆圆问:
“什么叫上线下线!”父亲说:
“上线就是一直向北走,然后再向西,因为到山西要翻山过岭,危险性大,所以要走下线,即从下在检来坦的路一直向开封走!”圆圆说:
“爹是走回家的路,我们是到姥姥家走亲戚!爹说怎么走就怎么走。爹不用多说也不用多问!我们也不用多说!跟爹走就是!”
邢三说着,担着担子在前边走,要经过来到一个街镇,走在一个卖小烧饼的跟前,稍停了一下,邢三取出三个铜钱,买了三块烧饼,一人发了一块,说:
“一人一块,边走边吃。赶路要紧,吃不够了前边有什么我们再买。”说着,担着担子一直走在前面,阿囝开玩笑的说:
“爹要回家见老娘了,好高兴啊,担着担子比我们走的还快!”圆圆说:
“我们不也一样吗!要是见了姥姥,我们要回家时见妈,不也是很着急吗!赶紧走赶路要紧!”
邢家三人在街头上行走的时候,有人问邢三:“你们货郎担上的东西卖吗?“当然卖!”邢三说着,只是放慢了脚步,却没有停下来,那人紧走几步,边与他同行,边买货担上的东西,圆圆和阿囝为客人一个收钱,一个取货,成了一个移动着的货郎担,客人说:
“你们卖东西怎么不停下来,好好卖一下,怎么光知道赶路!东西怎么好卖出去!”
邢三向人家笑笑说:“其实,我们还有比卖货更要紧的事,那就是赶路!”圆圆说:
“我们是赶路比卖货要紧!”那人付钱拿货,对他们不理解地摇着头,也有人想买他们的货,看到他们只顾走路,也就停了下来,有人甚至还说:
“既然赶路要紧,何心还要担上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