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蒙也都看到了跟个人形高达似的的关银屏,两人都有点傻眼这是什么怪物?!
但好在,关银屏只能救火,总体的局面还是江东军压着江陵守军在打,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早晚能击溃江陵的守军的。
到了那个时候,个人武勇也无法扭转整体的颓势。
不过得防着这个女怪物领兵突袭中军帅旗。
吕蒙非常小心的,可不会给人五百破三万的机会,再次悄悄的从后军抽调人马上前援助,加强了对中军的防护力量。
而就在这个时候.邓艾和石苞,已经带领五千矿工营,绕后到了吕蒙军的后营。
说真的,早上见到江陵城中出来的石苞,得知王基的计划后,邓艾内心其实是反对的。
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冒险了,跟他师父教授他一贯的思想完全相反。
邓艾的师父张溪,曾经不止一次的教导邓艾,用兵当以稳为先。
用奇计者,之所以能名流千古,就是因为能成功的人太少才得名的,大部分用奇计的人,都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师父管这种现象,叫什么“幸存者偏差”.现在邓艾看来,王基的计策,就是一种典型的冒险行为。
如果自己不能及时赶到吕蒙后营,如果吕蒙对后营有足够的防备,如果王基阻挡不住吕蒙的大军任何一项条件不能满足,那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而计谋失败的结果,大概率就是江陵守军损失惨重,甚至导致江陵失守。
而江陵一旦失守,很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南郡都会失守,进而江东军就可以跟曹军两面夹击襄樊。
这样的话,关君侯和师父就危险了。
邓艾对这个计策表达了不满,询问是什么人向王基献的这个险计。
石苞表示,这是王基自己的决定再一个,现在追究这个计策是不是险计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王基已经按照这个计划开始实行前半段了,难道咱们还能不依计行事么?!
邓艾一听也是。
事情没定下来前,自己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事情已经确定了,那就必须按照计划执行这也是师父教授给他的。
没办法,邓艾只能祈祷,王基真的能完成这个计谋的前半段,给自己偷袭吕蒙大营,烧毁粮草争取足够的机会。
邓艾也不废话,跟石苞一起,率领五千兵马,从山道绕路,尽量遮掩踪迹的,偷偷靠近吕蒙的后营。
邓艾到位的时候,江陵城下已经开打了,他的未婚妻正在奋力的大杀四方。
不过邓艾这时候是不知道前军战况的,他现在非常的冷静的在观察着吕蒙军的兵力部署。
中军的几乎无人防守,吕蒙的中军大旗已经移动到了前军.这个王基,居然真的做到了?!
再看后军后军的人数也不多,大概只有三千人左右留守,守卫营地。
这个人数,不多,但也不少。
邓艾虽然跟随师父上过战场,也亲眼见过师父调度打仗,但独立指挥,还是第一次。
邓艾手下虽然有五千人,但这五千人,一个多月前不过是一群矿工而已,虽然下发了军械,操练了一个月,但具体战力如何,邓艾自己心理也没数。
士兵的个人战力,邓艾是不担心的,毕竟矿工以前每日伐木采矿的,身体素质差的都坚持不下来。
但真正打仗了,是讲究军阵,讲究配合的,一拥而上就能打赢战斗的情况,除非你面对的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此,邓艾也不确定,一个月的阵型操练,能不能让这些士卒们掌握好军阵。
真的,邓艾不要求这些士卒能做到阵型转换自如,只要能够听从军令,让他们前进的时候前进,让他们后退的时候后退就可以了。
平日训练,是看不出什么来的,只有真正到了战场上,见识了战场的残酷,才能知道这些士卒是不是有战斗力这还是师父教的。
可石苞不理解啊.邓艾到底在等什么?!怎么还不对营地发动进攻?!
三千人的军卒确实不算少,但一般军队,放在后营守卫粮草的士卒,都不会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
而邓艾手下的这五千人的身体素质,石苞看着都流口水。
至于军事素养,那就更不用说了。
能在山间行军三十里还不散架,依然能保持令行禁止状态的士卒,已经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