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诸葛亮是反对法正的这个谋划的,毕竟太过于冒险了,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攻略下凉州陇右,时间上太赶。
但法正给诸葛亮看了北地传来的情报,曹丕已经下令凉州的郭淮,关中的曹洪加强戒备了,如果不用奇策,即使走祁山道出了凉州,也会遭到郭淮的层层阻拦的。
要保险,当然是等到开春以后,大雪融化后进军,但到了那个时候,曹军的援军估计也已经到了,雍凉会变得固若金汤的。
倒不如趁着大雪封山前,跟老天爷抢时间,快速突破祁山道。
而那些熟悉凉州天气的凉州各郡太守,也不会想到刘备军会在这个时候出祁山道.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刘备出其不意,以有备战无备,很有可能一战而定凉州。
这才是法正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的最大原因。
确实是冒险,但这个险,其实是可以冒的现在是九月初,哪怕从祁山道绕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能进军到凉州,哪怕有所耽搁,只要在十一月到来攻下天水,南安两郡,以这两郡的粮草支撑过冬的两个月,问题就不是很大。
法正询问过常年走祁山道的商队,祁山道下雪时间最早是在十一月初,最晚是十二月初,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
诸葛亮想来想去,好像确实没有比这个方略更加好的办法了,不得不选择赞同法正的方略。
毕竟,不能让刘备这个汉中王在汉中一直呆到明年开春再动手吧,那可还有半年的时间内。
而且更重要的是,襄樊那边关羽已经进军了,如果耽搁个半年,天知道襄樊那边的战况会有什么变化。
诸葛亮这个人,虽然一生谨慎,但不代表诸葛亮不会选择冒险只要把握够大,收益够多,诸葛亮也是会冒险的。
所谓的把握够大,收益够多,就是指法正现在安排的策略。
至于像某个莽夫憨货所说的
“主公,既然要出奇不易,我等又为何非要绕远走祁山道?!”
汉中太守,魏延,魏大将军,开始发表他的高论了。
作为汉中太守,对于汉中附近的地理情况,魏延不能说不了解,因此,法正所说的五条道,其实魏延是最清楚不过的。
因此,魏延开始向刘备建言。
“何不令一上将出褒斜道,吸引关中曹洪主力大军到褒斜道口,由末将亲领一军,走子午谷道突袭长安?!”魏延指着地图,说道,“子午谷小道,虽然崎岖难行,但并非不能行军。长安曹洪领军前往褒斜道,则长安无有大将镇守,必然轻而无备,延不需太多兵马,有数千人携带二十日粮草,定能一股而下长安。待打下长安后,曹洪必然回防,介时主公亲领大军出褒斜道,与延前后夹击,如此,曹洪必败,关中可定矣。”
不得不说,魏延的这个计划吧.比历史上的计划要有可行性的多,他好歹知道先用疑兵吸引曹洪的主力大军,自己再绕道偷袭,起码没把希望寄托在长安守将是个白痴的身上。
但问题是,这个计划,依然是要天时地利全部配合你,你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首先,子午谷道崎岖难行的程度,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
虽然说是山道,但这些山道基本就只有一步宽,稍微不留意,在行军途中都有可能掉下山崖丧命,这样的道路,行军都困难,更别说运送粮草了。
唯一的好处是,这个时节不用担心子午谷道的山中降雨,不用担心引发泥石流,倒是一年中唯一适合行军的时候.就是得走快点,别等到山中降雪封路。
走祁山道,就算遇到大雪封山,起码还有个退回汉中的机会,但走子午谷道,进去了遇到大雪封山,你连退回来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曹洪不是傻子,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士卒都带去褒斜道口跟刘备决战的,长安守军不用多,只要留下个五千人,你魏延领兵数千,就一定能有攻破长安的把握?!
这年头的攻城战哪个是好打的,尤其是长安这样的坚城。
是,以前的长安是比较残破,但从董卓以来,各地诸侯占据长安,多少都会做一些修缮,尤其是曹操占据长安后,一直在加强长安的守卫力量,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攻破。
更重要的是,长安可不是只有曹洪一个大将啊,钟繇镇守长安近十年了,他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人,人家都不用跟你对战,只要谨守长安城墙,派人向洛阳求救,不要多,有个万余人马来援,长安就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