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要制定作战计划了。
这还得是三位将军们需要去头疼的事情。
自从张郃撤军左冯翊之后,张溪也没少往左冯翊派出斥候,联络安插在关中三辅的细作,了解左冯翊的详细布防情况。
经过斥候一来一回二十多天的辛苦奔跑,张溪终于是得到了情报,张郃在领兵撤回左冯翊后,就因为伤势过重,被送往洛阳休养了,如今左冯翊的领军主将,是原来张郃的副将王昶。
这个人.虽然也不好对付,但比起张郃来说,张溪顿时信心多了不少。
再加上王昶领兵退回左冯翊的时候,就只有六千左右的士卒,加上左冯翊本地驻守的兵马,也不过是一万人出头而已。
这点兵力,要洒在左冯翊这么大一块地方,肯定是不现实的。
因此,王昶选择了重点布防的策略,屯兵在左冯翊重镇长陵,渭城一线布防,拱卫长安城西北翼。
而长安城的西南翼,则是由曹真,郭淮二人领兵驻守右扶风郡治槐里,带领从眉县撤回的魏军联合右扶风地区剩余的郡兵,大概有两万余人,布防于此。
理论上讲吧,从武功县到扶风郡槐里的路程更短,也更加适合直接进兵长安只要突破了槐里防线,渡过渭水,身后可就是长安城了。
可张溪这边的问题在于,他手头连一万五千人都不到,还得安排士卒守卫武功县,接应后面眉县的刘备主力大军,因此他能出征的士卒,也就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
而郭淮,曹真虽然是败退,但能退回去的,基本都是中央禁军,战斗力摆在那儿,人数又占优势.张溪要是一头往槐里方向撞过去,搞不好又得撞个头破血流。
因此吧,张溪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自己还是干一下偏师的老本行,渡过渭水,进军左冯翊,也就是进攻长安的西北角防御区。
一来,可以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让魏军误以为蜀军的进攻主力是左冯翊方向,从而调动身在右扶风的曹真郭淮引兵救援左冯翊。
二来嘛.张溪觉得吧,比起曹真郭淮,还是王昶比较好欺负一点。
至于右扶风的槐里,就交给身后的大汉北伐主力大军,刚刚在眉县渭水边收获一场大神的大汉北军主力吧。
那边可是不仅有刘备御驾亲征,还有张飞,魏延,诸葛亮,庞统,吴懿,黄权等诸多名将谋士,随便拉一个出来,都够郭淮,曹真头疼好一阵的。
因此吧,张溪跟柳隐和高翔一商量,三人达成了一致,然后由张溪上书给刘备。
也不用专门等到刘备的回复,张溪有临机决断的权利,只要他觉得合适,自然是可以直接领兵出发的。
因此,张溪在上书完毕后,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渡河进攻左冯翊的事儿。
而身在眉县的诸葛亮,此时此刻,真的,都想揍张溪一顿了。
好嘛,好不容易才把陛下急躁的心情给安抚下来,张溪这一封奏疏和战报一送到,陛下立刻急着要出兵了。
倒不是说诸葛亮反对这个时候出兵。
雪天出兵,确实有很多的顾虑,但只要真的能解决粮草运输问题,雪天出兵反而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熟知兵法的诸葛亮,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就反对出兵。
诸葛亮主要担心的是,陛下如此急躁的进兵,万一有个思虑不周,或者被人抓住急躁的心态打个伏击啥的,很容易让陛下陷入险地的。
陛下亲征,是万万不容有失的。
诸葛亮就不明白了,以张溪此人小心谨慎的性格,为什么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性呢?!
可偏偏诸葛亮还劝不得。
一个,是刘备如今急于收复长安,眼看到可以进军了,自然不愿意多等,一心向东。
二一个,是庞统.这次北伐的谋主庞统,极力赞同刘备此时进兵的策略。
庞统用兵,素来是讲究以正和,以奇胜.雪天用兵,绝对的出其不意,郭淮和曹真等辈,绝对不会想到大汉军能有一种可以在雪天运粮的手段。
这么一来的话,甚至可能郭淮和曹真等辈都来不及防备,汉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之前庞统帮着诸葛亮劝说刘备稍安勿躁,那是因为庞统也没有办法在雪天行军,庞统用兵虽然好用险计,但庞统追求的是高风险高回报,不是明知不可行,偏偏去送死。
现在嘛,既然有条件了,不试一下就不是庞统了。
因此吧,刘备和庞统都达成了一致,雪天进兵这事儿,基本就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