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七百七十章 擅自出兵

第七百七十章 擅自出兵

己赶紧找棵歪脖子树上吊算了,哪里还有脸再回来?!

陈矫这话一出,基本就算是奠定了这次密议的基调,刘晔和董昭也都同意,暂时先让曹真领兵作战,朝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切都等曹真打完回来再说。

但是呢,刘晔和董昭对这个保障工作,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常规的后勤保障,比如粮草军需的供养,细作情报的提供,肯定是要全部围绕着出征大军来做的,毕竟是自家的军队,谁也不希望自家军队打仗因为粮草不足或者情报问题打败仗。

但是,曹真这个人,和他的指挥决策层,不能就这么放任他自由发挥。

从曹真擅自出兵的行为,和曹真对司马懿的态度,很难说这次反攻关中,曹真会不会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擅自出兵,说明曹真如今的心态已经乱了,有些急于求成这样的心态领兵作战,是兵家大忌,不能放任曹真用这种心态去对阵蜀贼。

尤其蜀贼的雍州刺史张溪,是一个谨慎小心,又擅长机变的人,面对这种人,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能着急,不能犯错,否则的话,就是送上门去给人家揍。

曹真如今的心态是肯定斗不过那个张元长的,必须要有个人能够去制衡曹真,勒住曹真的躁动心态的缰绳。

而曹真对司马懿的态度,从他给曹叡的那封信里就能看的出来,是对司马懿有着非常大的不满的,这也就导致了曹真是不是会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策略进兵,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没别的,反攻关中的实际策略,虽然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其中曹真,司马懿,刘晔,夏侯尚等人都有参与,但总体框架,却是司马懿一个人提出来的。

换句话说,这个反攻关中的实际实施计划,是司马懿提议,其他人帮着完善的.说是司马懿提出的作战计划也说的过去。

以曹真如今的急躁心态,再加上对司马懿的嫌隙态度,他要是不想用司马懿提出的原定计划,临时自己改变战略计划,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可就是大忌了。

先不说此前的各种准备可能因此而白费,就说曹真真不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小瞧了曹真,主要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曹真如果单靠自己的能力和谋略,真不是那个张元长的对手。

虽然很郁闷.曹魏朝廷能对付张溪的人不是没有,但肯定不是曹真。

所以啊,刘晔和董昭都建议曹叡,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赶去曹真的营中,一方面稳定曹真的心态,另一方面,督促曹真按照原定计划实行反攻策略。

而这个人选.不太好找。

首先,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镇住曹真。

这样的人,必须是老臣甚至最好是武皇帝时期的老臣。

曹真这个人吧,虽然在同辈中有些自傲,但对老臣还都是很敬重的。

其次,这个老臣要懂得轻重,了解分寸,不能是那种性格耿直的人,需要有足够的技巧劝说曹真接受意见,也不能是那种倚老卖老的人,仗着资历乱指挥,打乱军队的战阵部署。

第三,这个老臣,最好还是跟曹真有着不错的私人关系,容易被曹真接受。

这么一盘算下来,满朝文武一筛选,符合条件的,也就只剩下一个人了。

新任大魏司徒,王朗,王景兴。

王朗是曹操时期的老臣,而且是天下大儒,名望卓著。

王朗这个人也非常的识时务,懂人心,在大魏朝廷内人缘一直不错,跟各大世家和曹氏宗族之前的关系都很好。

王朗的儿子王肃,跟曹真还是莫逆之交,两个人私交甚笃。

而且最重要的是,王朗此人,文学造诣极高,但不通军事,也从不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指手画脚。

几个条件都符合,简直是最合适的劝说曹真的人选。

唯一有一点让包括曹叡在内的人不放心的是,王朗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

让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家出征,实在是有点.不太人道哈!

曹叡本来不想让老人家这个年纪还要经历军伍之苦,想要另换他人可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无奈,曹叡只能宣诏王朗入宫,跟他讲明白现在的情况,让王朗自己做决定。

他要是愿意去,曹叡就派他去,要是不愿意去,曹叡也不会勉强他。

毕竟年纪真的太大了,曹叡还不至于如此的丧心病狂。

可以说,曹叡询问王朗的意见,是发自真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