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有点搞不懂:“卫红姐姐的都能看,怎么小玉姐姐的不能读?”
大伙都瞧着她笑:这当然不一样了,吴小玉的信里,估计有些悄悄话。
王燕把李小梅抱在怀里,嘴里取笑李卫国:“正好你三哥回来了,叫他读吧。”
李卫国咳嗽一声:“咱们先开个家庭会议,商量一下大事,等到秋收之后,就给二哥和王燕姐准备婚事!”
腾地一下,王燕的脸立刻红了,低头不再吭声,这肯定是打击报复。
“好啊!”李小梅在她怀里直拍巴掌,家里有喜事,小孩子当然最高兴。
李金梅也查查黄历,选定了几个日子,跟李卫军和王燕研究一番。
“我看就定到明年一月份吧。”这是王燕的主张。
李卫军则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今年十月末选个日子就不错。”
李金梅和李卫国也相视而笑:二弟(二哥)这是着急了。
换成是谁都一样,谁不着急啊。
王燕也嗔怪地瞥了李卫军一眼:“那时候是寒假,玉梅他们都能回来。”
对,李卫军也点点头,然后憨笑地抓抓后脑勺。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这时候李小梅又念叨起来:“怎么没有大姐夫的信呢?”
还真是,这么多信件,偏偏没有郑先农的。
李小梅的小嘴叨叨咕咕的:“大姐夫不会是上了大学,把我给忘了吧?”
王燕连忙朝小当家使眼色,这话叫李金梅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
李卫国也望望大姐,就见李金梅笑着把小当家揽在怀里:“你大姐夫读起书来,啥都忘了。”
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可以看到李金梅对郑先农还是非常了解的。
或许也正是这股劲儿,郑先农日后才会有那样的成就。
正说着呢,就看到屋门一开,一个人影风风火火闯进来。
“呀,大姐夫!”李小梅从大姐怀里挣出去,乐颠颠地跑上去。
“小梅!”郑先农把小当家抱起来转了两圈,然后就冲到李金梅身前,瞧着妻子,就剩下傻笑啦。
李金梅也大喜过望,激动地站起身,抓住丈夫的胳膊:“你,你怎么回来啦,学校放假了?”
而李卫国则发现,门口还站着两个人,于是连忙迎上去招呼。
郑先农这才想到什么,连忙把客人让进屋:“这是我们学校的教授,这位吴教授,是水稻种植方面的专家,听说咱们这今年种水稻,所以特意来考察;这位是韩教授,是畜牧方面的专家。”
“吴教授,韩教授,欢迎欢迎,快点请坐。”李卫国连忙给客人让座。
吴教授看样子五十多岁,有点秃顶,身材微胖,面相笑呵呵的;而那位韩教授,则是身材瘦高,脸颊也比较瘦削,但是一双眉毛很浓,眼神也非常明亮。
两个人打量一下屋子,就感觉不一般,像是冰箱电视之类,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起码这两位教授家里,目前就没有。
王燕给客人泡上茶,李小梅和李小鹿还端来了松子和榛子。
李金梅则欢欢喜喜地去张罗饭菜,这个时间点到家,肯定没吃晚饭呢。
李卫国在旁边陪着唠嗑,先问问大姐夫在学校的情况,郑先农当然不错,是班级的班长,本来他的年纪在班里也是最大的,而且因为在专业方面的基础非常好,所以深得吴教授的喜爱。
那位韩教授则是个急茬:“小李,听说你们搞了个活麝取香,上面把这个项目落实到我们学院,由我负责,你能不能领我去你们的养殖场瞧瞧?”
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卫国这才明白韩教授的来意,看来上边对活麝取香这个项目还挺重视,有推广的架势。
不过他瞧瞧外面的天色,已经快要黑了,就笑着说道:“韩教授,今天先好好休息,等明天再开始研究可以吗?”
韩教授这才心有不甘地点点头,然后就和李卫国讨论起来。
瞧得出来,这是一位认真做事的。
相对而言,吴教授则更加随和,和郑先农聊着家常,嘴里还一边吃着榛子。
榛子是小当家和李小鹿帮着砸开外壳,然后递过来的。
虽然离家才不到一个月,但是郑先农还真想家了,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最后又来到厨房,乐呵呵地瞧着李金梅和王燕他们忙活。
“你先进屋陪客人啊。”李金梅嗔怪地轻推他一下,虽然她也是日思夜想,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