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这才瞧见,除了田大贵那辆小轿车之外,后面还跟着一辆小吉普。
田大贵已经下了车,还有人陆陆续续从车里下来,其中一个,赫然是金长顺。很快车里又钻出来一个小个子,果然是山口宏。
李卫国也不由心里好笑:这家伙是和金长顺捆绑在一起的吗?
“金兄,山口先生,欢迎欢迎。”李卫国大步迎了上去。
他见到这两位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每次见面,基本都是给他送钱来的,当然欢迎。
几个人寒暄一阵,也算是老朋友了,不必太客气。
李卫国又和县里陪同的两位同志握手之后,这才邀请客人进屋。
金长顺他们来过李卫国家,笑吟吟地和家人打招呼,金长顺和山口宏,还给李小梅李小鹿带来礼物。
李卫国又把吴教授介绍一番,结果把吴教授也搞得一愣一愣的,这年头,外宾还是非常罕见的,想不到跑这串门来了。
“国子,俺们还没吃饭呢。”田大贵到李卫国家里,当然更不知道啥叫客气。
随行的同志连忙解释:“本来是要在招待所安排午饭的,不过金先生希望来这里吃饭。”
李卫国笑笑:“没关系,金先生和我是好朋友。”
原本李卫国他们都吃到一半了,既然来了客人,当然不能怠慢,李金梅就准备再去拾掇几个菜,结果却被金长顺给拦住:“我和李兄是朋友,桌上的菜肴已经很丰盛。”
这样不好吧?李金梅望望三弟。
“那我就以实为实,来来来,都上桌。”李卫国倒是随性,于是添了几副碗快。
几人也不喝酒,倒是省事。
金长顺望望自己面前满满一大碗米饭,有点为难:太多了,他好像没这么大的饭量。
倒是山口宏兴致勃勃地尝了一口米饭,然后连连点头:“刚才进屋,我就嗅到米饭的香气,这是我吃过最好的稻米!”
这个评价就非常高了,岛国那边的主食也是大米,不过那边的民众,都吃本国出产的稻米,即便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大米,也是别做他用,比如酿酒,或者加工雪饼之类的食品。
南韩那边也差不多,在饮食方面,都属于中华文化圈,于是金长顺也尝了一口,慢慢咀嚼一番,他也不由得眼睛一亮。
金长顺打小儿就生长在极为优越的家庭之中,饮食方面,当然精美,所吃的稻米,也是出产自南洋的香稻。
可是在他的感觉中,都不如眼前的大米好吃。
这股香气,是真正的米香,发自食物的本源。
而且金长顺能感觉到,这米粒儿明显要大上一圈,瞧着就感觉亲切可人。
“好米,好米,李兄,你这大米从何而来?”金长顺放下快子,郑重地向李卫国询问。
李卫国笑着答道:“是我们自己种的,金兄要是喜欢,回头我送你两袋品尝。”
“不知道一共种了多少?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合作。”金长顺继续刨根问底,他跟李卫国打过几次交道,也渐渐摸清了路数,索性就直奔主题。
因为就算金长顺如何打埋伏,最后也占不到便宜,还不如开诚布公。
“我们今年也是第一次种植水稻,才收了三十多万斤,还要留够种子,还有自家吃的,实在拿不出来多少。”
李卫国本来没想卖大米,怎么也得发展两年,等总产量上来,才好联系销路,不然的话,这点东西,真不够塞牙缝的。
金长顺点点头,又往嘴里刨了两口米饭,想要放弃,这么好的大米,他心有不甘;想要购买吧,数量确实太少,相应的,利润空间也就没多少。
这也叫金长顺想起了自己看《三国》的时候,那个关于鸡肋的典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在思索一阵之后,金长顺又开口问道:“李兄,你们的种植规模,是否会继续扩大?”
“这是肯定的。”李卫国点点头,然后又补充道,“我们这稻花香大米,没用任何化肥农药,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金长顺点头表示理解,他也没想捡便宜,只要品质过硬,他自然也会获利。
在他的计划中,这种稻米,肯定是要走高端路线的,他运回去之后,也是要卖高价的。
于是金长顺表示:他要先带回去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如果没有问题,今年先向李卫国收购二十万斤大米。
毕竟也需要时间来慢慢打开销路,等到过两年,形成良好口碑之后,正好这边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