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苗移栽到林子里,几十年之后,咱们也能……”
王大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畅想:“园参能够移栽,可是真正的野山参,俺还没听过也能移栽的,人挪活,树挪死,这野山参最有灵性,别说移栽了,就是上面的叶片被野牲口啥的吃了,都会在地底下休眠好些年。”
休眠也是野山参的特性,或者说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它们可以在土壤下面休眠,然后指不定啥时候又冒芽。
所以老百姓都传言,说人参会跑。
李卫国这下也不敢确定:“大拿叔,那就等来年试试,如果都能顺利成活,我再想法多弄点参籽,把整个大山当成咱们的参园子。”
大伙当然不信,嘻嘻哈哈地研究一阵,不过对于李卫国的想法,他们还是比较佩服的。
毕竟野山参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最少也要二十年以上,才初具药效。
二十年,这都一辈人了,能有这么长远的规划,可见李卫国的心胸,甭管最后成不成,都值得称赞。
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村民也正式开始进入到猫冬儿模式,日子变得清闲起来。
每到这个时候,有一种人最忙,那就是保媒的。
他们正好利用冬闲,走村串户,给年轻人牵线搭桥,所以定亲和结婚的,一般也都放在这时候。
往年间,来大馒头屯说媒的,大多是想看村里的女青年,介绍给外村。
至于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一般不大容易。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简单,都是穷给闹的。
谁家也不愿意把自个闺女打发到大馒头屯这个穷山沟,吃不上穿不上的,那不是受罪嘛。
可是今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馒头屯分田到户,家家收入都不错;而且守着大山,现在也变成优势,能够采集山货,这又是一大笔收入。
日子好过了,自然来说媒的也就多了。
这一天,王大拿邀请李卫国去他家吃饭,因为他儿子王小龙,今天相亲。
王小龙也算是李卫国的手下,负责在水库打渔,所以李卫国也就欣然前往。
进院看到一个马爬犁,等李卫国进屋一瞧,好家伙,还有熟人。
只见一个大汉从炕沿上站起来,结结实实给李卫国来了个熊抱,赫然是李大勐。
“勐子,你咋来了?”李卫国也好不惊喜,使劲拍拍李大勐的后背。
“国子哥,给小龙介绍的对象,是俺们李哑巴屯的,知道俺对这边比较熟,所以就让俺跟来了。”李大勐也非常开心,他最乐意来这了。
撒开李卫国的胳膊之后,李大勐这才把客人给介绍一番。
来的是女方的父母,还有一名介绍人。
李卫国打量一下那个姑娘,长得挺周正,穿着也朴素,而且李大勐既然也跟了来,说明肯定不差。
不然以李大勐的性子,肯定就跟王大拿交实底儿了。
“欢迎啊,快坐,赶了这么远的路,赶紧上炕暖和暖和。”李卫国嘴里热情地招呼着。
女方的家长也姓李,而且李卫国去那边送梅花鹿的时候,还见过李卫国。
于是大伙坐下聊天,李卫国也就表扬了王小龙几句,夸这兄弟肯吃苦干活,每月也有固定收入。
这年头相亲,除了人品,也就是看家庭了。
像王大拿这种,在农村也算是比较出色的了。
媒人也在旁边帮衬,所以一时间气氛很好,不出意外的话,这门亲事应该差不多能成。
饭菜也十分丰盛,有鱼有肉,还炖了两只小公鸡,香喷喷的一大盆。
连媒人都眉开眼笑的:今天能造一顿好的。
其实从吃喝方面,也能瞧出来一家子的日子好坏。
等小酒喝到高兴处,俩孩子的亲事也就定下来,剩下的事情,就慢慢商量。
李卫国和李大勐则聊了不少他们那边鹿场的情况,还算不错,没有遭损的,过冬的草料和精料,也都准备妥当,就等着来年割鹿茸呢。
“勐子,你有没有办法弄到参籽,不要园参,要野山参的。
李卫国想起参籽的事情,就顺口向李大勐询问。
李大勐摇摇头:“还真没这玩意,一般就算挖到棒槌,也把参籽洒在周围地上,这是咱们放山人的规矩。”
这话倒是一点不假,正规的放山人,都懂得永续利用这个理儿。
不过李大勐也没叫李卫国失望:“国子,我去年上我大爷那边买鹿,他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