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景好,最少的人家,也留了一脚子猪肉,还有宰杀的鸡鸭之类,正好请客。
等再次回到李卫国家,已经晚上九点多,大伙都比较兴奋,又坐在李金梅这屋的炕上继续聊天。
吴小玉看看时间:“坐了一天多的火车,我们也早点休息吧?”
其实她主要是想让李金梅和郑先农有个单独的空间。李金梅当然也瞧出来,笑着说道:“这几个月,你们郑大哥都回来两趟了。”
结果葛卫红这个没心没肺的丫头立刻叫嚷起来:“郑大哥,你也太没出息啦!”
郑先农被说得老脸微红,李卫国连忙笑着解释一番,葛卫红这才伸个懒腰:“还真有点困了。”
然后她就被李小梅和李小鹿一人扯着一只胳膊,拉到她们的房间去睡,还有李玉梅,也随后跟上。
“等等我。”吴小玉也站起身。
李小梅回头说了一句:“小玉姐,你和三哥睡吧。”
这一下可把吴小玉造了个大红脸,其实李小梅说的没毛病,按照他们这边农村的习俗,订婚之后,过年过节把对象接来,是可以一起住的。
就算是家里的大人,都主动给创造条件,即便住的地方再紧张,也得想方设法叫他们住在一块。
“我去鹿场那边。”李卫国起身穿衣戴帽,虽然他也有许多话想跟吴小玉说,但是也不差这一晚。
他和吴小玉的目光对视,彼此相视一笑。
尽管四个多月未见,但是两个人基本上每月一封信,许多话,都在信里说了。
等到第二天,罐头厂那边的王燕和徐明亮也赶了回来,开车送他们的是高大林。
再加上留在村里的鲁大龙和林青,剩下的这些知青算是凑齐了。
大伙都聚到李卫国家里,欢聚一堂。
李卫国叫大姐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解放包,然后把里面的钱都拿出来,一沓一沓,都是分好了的。
“我的!”葛卫红欢呼一声,先抢过来一沓,还很是财迷地数起来,一共三百张,还真够她数的。
“我有没有啊?”高大林也开着玩笑。
这钱还真没他啥事,不过在罐头厂那边,年底的奖金倒是不少。
最激动的是鲁大龙和林青,俩人一共六千块钱,再加上工资收入,直接就跨入小康生活。
别说他们在大馒头屯安家成家,甚至还能往家里邮递回去一部分。
就像鲁大龙的家里,生活比这边还困难呢,家里两个哥哥,还打着光棍,有了这笔钱,啥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当李卫国把钱递到鲁大龙手里的时候,这个山东大汉也不由得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
林青轻轻拍着鲁大龙的胳膊:“我们留下来,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大伙都笑吟吟地望着他们,满眼都是祝福。
这时候,葛卫红也数完钱,又想起来一项重要的事情:“咱们的水稻种得这么好,不如就叫知青稻吧?”
大伙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尤其是郑先农,觉得这个名称非常有纪念意义。
“三哥都取名叫稻花香了。”李小梅别看小,知道的事情可一点不少。
李卫国还真忽略了这方面,他想了想,也觉得这名字不错,甚至以后开发出来的商品,都可以用这个来冠名。
于是他也就从善如流:“以后咱们在国内就这么叫,如果出口的话,就叫稻花香,毕竟知青这个称呼,那些老外也搞不懂。”
分红完毕之后,大伙就开始热烈地讨论下一个话题,那就是王燕和李卫军的喜事。
其实也没多远,日子早就定了,定在腊月十二,就剩下三四天的时间。
准备工作早就完成,就等吴小玉他们放假呢。
像是屋里的家具,以及被褥等等,全部就绪。
随后就兵分两路,女同胞们都去新房,帮着收拾。
李卫国家一共五间房子,最东边的两间,是李金梅和郑先农住着。
隔着一个走廊,中间两间就是准备的新房,最西边的一间小屋子,是属于李小梅和李小鹿的。
进到新房里面,墙壁是上几天刚刚粉刷的,一片雪白之中,微微透出一丝青色。
外间屋就算是客厅,里间屋有一铺炕。
立柜,两个小柜儿,梳妆台,炕琴等等家具,都靠墙摆放着。
柜盖上方的墙上是一个镜框,里面是王燕和李卫军的一些相片。
最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