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念及此,百官皆是心生敬佩,朝着李傲行礼道:“王上高瞻远瞩,臣等佩服!”
李傲淡然一笑,没有多说,继续商谈其他的事情。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而他是大夏之主。
如今大夏初立,这第一把火,是针对江湖上的武者。
接下来的第二把火,就是各地的世家大族了。
有东周的前车之鉴,李傲绝不允许,大夏被这些世家大族所影响,甚至掌控。
不听话的世家大族,绝对要铲除!
不过此事涉及太大,所以需要慢慢来,以免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
李傲之前所说的土地改革,就是李傲对这些世家大族的初步试探。
攘外必先安内。
在对其他各国动手,开展统一东荒的计划之前,李傲必须尽快平定大夏内部。
而这一切,凭他一個人肯定是办不到的。
朝会继续进行。
一直到夕阳西下,夜幕开始降临,大夏立国后的第一次朝会,方才正式结束。
在这次朝会上,李傲下达了多条政令。
首先就是统计人口和土地,其次便是开设“裁决殿”,处理武者问题。
还有商部的问题。
之前覆灭了万金商会在东周的各个分部,导致东周的经商一事陷入低谷,许多商客人人自危,生怕殃及池鱼。
到最近,生意都十分低迷。
但今日朝会,李傲将此事全权交给了沈万三。
要
钱给钱,要人给人。
李傲的目的是,让沈万三统一大夏的商务,成立一个全新的商会,取代万金商会曾经的地位。
大夏的经济,必须掌控在自己手里。
沈万三前世便是经商起家的,大明初期的首富。
在当初的乱世时期都能拥有这么大的身家,李傲相信在此刻的大夏,沈万三照样可以绽放属于他的光彩,为大夏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除此之外,还有地方管理问题。
之前东周实行的是州府郡县制度。
李傲沿用了这个地方行政制度。
除了京城地区,大夏一共有四州十八府,五十九郡,大大小小的县城五百多座。
县和城属于同一等级,较大一些的主城叫城,小一些的便以县命名。
行政制度李傲并未改变,只是在官职地称呼上面有所改变。
四州各设州牧和刺史。
州牧为各州最高行政官员,掌管州界内所有军政之事。
刺史由朝廷任命派遣,负责巡查,掌监督之责。
如今大夏四州,东州的州牧由原来的连山关主将江裕担任。
此人是林冲推荐的,据说当初东海侯关正宏与蛮族合作,引蛮族入关,这江裕宁死不从,被关正宏抓到凛冬之城关押,准备等蛮族走后,把他当成替死鬼,用来平定百姓的怒火。
后来林冲攻破凛冬之城,将此人从地牢放了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此人有勇有谋,而且体恤百姓,是一个好官,便推荐到了朝廷,希望李傲委以重用。
正好此刻东州无主,李傲今日便直接将其任命为了东州州牧。
其他三州,则是任然由原来的景天烈、宗正阳和王武掌管,担任三州州牧。
不过为了防止再有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李傲规定各州私自募兵不得超过十万人,且募兵情况必须向朝廷报备。
至于荐担任,掌控一府政务。
同样,各府守军不得超过一万。
更下一级的各郡县,各郡主官称郡守,募兵不得超过五千;各县城主官称知县或城主,募兵不得超过千人。
县城
乡大夫就相当于乡长,也是一乡主官,募兵不得超过百人。
里正即一里之长,由乡大夫管辖,不准私自募兵。
由于地方行政制度改变不大,此事也不算太困难,因此李傲将这件事交由吏部尚书,二叔李恩一人负责。
最后就是各地军政,包括各州府郡县的募兵事宜。
此事由陈宫全权负责。
原来的四州兵力,如果有多余的,该收缴的收缴,充入各大军团;该遣返回家的遣返回家。
大夏的主要军事依靠,有军机阁的各大主战军团就足够了。
地方兵力,主要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