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活让奴婢来做便好,而且……小姐你当真不想听听北萧那边的事情吗?”
这些日子北萧那边闹的是人仰马翻,据说还传到了大皇子的耳里。
杜兰觉得这绝对是报应,可她家小姐倒好,反而不闻不问,似乎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这让杜兰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为何。
“他们如何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夏阮停了手里的活,想了想才问,“南萧和东萧有动静吗?”
杜兰摇了摇头,有些费解的看着夏阮:“这倒是没有,不过南萧据说最近在闹分家呢,萧九公子估计都快愁死了。”
杜兰的一句话,让夏阮差点失手掐掉了茶花,还好杜若在一边反应快,唤了一声:“小姐……”
夏阮心一惊,露出疲惫的神色:“有些累了。”
杜若吓的赶紧走到了夏阮的身边,接过手里的东西,便扶着夏阮进了屋子。
夏阮这才刚坐下,外面六子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这是怎么了?”夏阮从杜若的手里接过冰镇银耳粥,有些好奇的看着六子,“有话慢慢说。”
六子惊慌失措的从手里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两枚簪子。
正文 121:进京
这两枚簪子,外人不认识,夏阮却是知道的。
这是外祖父亲自留下的东西。
她们堂姐妹四人皆有一枚。
这两枚带血的簪子,想也不用想便知道是谁特意送来的。
“丢在门外。”夏阮神色不变的吩咐道。
六子点了点头,便赶紧跑了出去。
夏阮一边尝着冰镇银耳粥,一边在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朱砂果然和从前一般高调。
不过她将这东西丢了,朱砂想必也会看见。
这次夏清雅和夏清荷没死,在外面传言也是各有各的说法,她没有留心去打听,可这些消息却经常听到杜兰和六子在说起。
这两人也是担心她的安全,才会如此的谨慎,夏阮觉得这两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因为有人会告诉她,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
“小姐,您……”杜兰想要开口安慰几句,却不知从何开口。
这个时候翠柳从外面走了进来:“小姐,夫人说让你过去坐坐。”
这些日子李氏一直不见夏阮,夏阮自然知道母亲是想自己好好的静静,考虑好到底要不要去京都的事情。她尊重母亲的选择,若是母亲决定去,她便陪着母亲一起去京都。若是母亲不愿意去,那么她便在东阳县和母亲继续生活。
不过夏阮知道,母亲会给出不会让她失望的答复。
夏阮将碗搁在了桌上,起身后朝着母亲的屋子走去。
要进京都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于夏阮来说,却是最复杂的事情。
三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江家其实……
夏阮想到这些,觉得有些无奈。
她缓缓地进了屋子,杜若和杜兰留在了屋外,只有翠柳跟了进来,给夏阮沏了一杯茶。
李氏最近脸色红润。似乎夏富成的病情,已经让她不放在了心上一样,夏阮多少也安心了一些。母亲如今这样,其实是很好的。
“今日你三舅又来信了。”等翠柳出了屋子后,李氏才缓缓地开口,“他催我们赶紧入京,说已经在那边给我们置办了宅子,离你外祖父的府邸很近,我们过去便好。”
李氏是用商量的口气和夏阮对话,显然是在问夏阮的意思。
其实三舅会做这些。夏阮一点也不意外。
三舅就是这样的人。说一不二。而且这事情。看来也有外祖父的意思。
在京都置办一件宅子,还要离成国公府近,先不说价格,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惊动外祖父。夏阮想了想。才问道:“母亲想去吗?”
“我想去,可是……”李氏的心里依旧会害怕,她害怕回去后见到亲戚朋友,更害怕见到何翠,“我只要一想到我回去看见她,要喊她一声娘我就……”
李氏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能喊的出口,那样的女人怎么能配她喊一声娘。
夏阮自然明白李氏在想什么,按照母亲的性格的却是喊不出来。只是夏阮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要对付何翠非常的简单……
何翠这些年其实最害怕见到的人。便是母亲。
如今何翠的日子不如母亲想的那么好,所以何翠才要在外面继续故作风光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