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王位,结果致使几位兄长不服,九兄弟间为谋大位兵戎相见,史称九公夺嫡。这一乱使得本来实力最为雄厚的雍国一蹶不振,而最终夺得王位的六殿下桓公也就是雍桓王再也无力挥师南下一统九州。不仅一统天下的心愿未了,而且雍桓王为了重振雍国之强盛日夜勤政,竟积劳成疾,在位仅十二年便驾崩,享年三十七岁。雍桓王临终前留下遗诏,后代王位皆由嫡出长子继承,任何人不得违逆。此诏还写入律法,若违此法者皆为雍国之罪人,定诛不赦,且逐出宗室,不准葬入王陵。此后雍国又传了八代君王,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雍国王室子弟皆各安天命,宗族之内再没有传出同室操戈之事。
所以直到雍国第十一代君王雍孝王时,也是立王后所生的王长子为太子,然而轩辕耀酷爱舞文弄墨,所以不受重武轻文的雍孝王喜爱。在雍孝王心里,天生勇武又才德兼备的二王子轩辕欲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储君人选。只是碍于先祖遗命,又兼太子虽无大才但也沉稳有度,所以雍孝王也没有动过废黜之心,只是封二王儿轩辕欲为钦公,嘱咐其将来好生辅助王兄中兴雍国,甚至一统七国。
轩辕耀心想他无过之时父王就偏爱王弟,且王弟战功赫赫,不仅军中和朝中拥戴他的人甚多,就是在平民百姓眼里,他的二王弟也比自己威望要高,雍国的百姓也许不知道他这么一个太子,却人人都知道二殿下宅心仁厚,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人们都说有此等贤公实乃雍国百姓之福。若不是有先王遗诏,恐怕他的太子之位早已易主,如今犯下如此逆轮之事,就算有先祖遗命,也保不住他,他知道若是他的父王知道他做出这等有违伦常之事,绝对饶不了他,且不说太子之位,自己能否保命都成问题。
于是轩辕耀在东窗事发之前连夜逃回燕京,将此事对身边谋士一说,其中就有人提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逼宫。轩辕耀细一琢磨,想到自己退无可退,于是经不起手下人撺掇最终决定铤而走险。于是集结军队欲逼宫篡位。
纸包不住火,雍孝王回华清宫后闻听太子所犯禽兽之事,怒不可遏,不仅派遣禁卫去捉拿太子,更是匆忙率众返京欲治太子之罪。
却不曾防备太子已有谋反之心,在回京路上遭遇太子卫队的伏击,被困于伊山,命在旦夕。
雍孝王的数名近卫从伊山突围,一行数人直往南部去追正去平定叛乱的钦公轩辕欲的军队,求其回师援救。
近卫一路上被人截杀,追上轩辕欲的军队时只剩一人,待那人将雍孝王的血书呈给轩辕欲后,没等钦公打开血书来人便一命呜呼。
军帐中除了轩辕欲外还有一干将官,所有人听后都义愤填膺,话说武将大都不如文臣那般凡事都思前想后,做事都比较冲动,个个都嚷着要求钦公出兵勤王。
轩辕欲先是令众人稍安勿躁,然后命人将报信之人送归故里安葬,并嘱咐一定要善待为国尽忠的勇士家属。这番举动着实让追随他的将士们心感安慰,直道自己跟对了主,能够追随钦公建功立业,就算拼上性命也值。
轩辕欲展开血书,看时手抖个不停,未等看完已然喘不过气来,底下军士只见钦公突然口吐鲜血,左手抓着血书捂紧胸口,看似摇摇欲坠,众人忙进前将他扶住。
只听轩辕欲哀痛道:“王兄怎么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杀父弑君,天地不容。”轩辕欲扯过其中一个青衣翩然的俊秀年轻人,此人和其他穿铠甲的人不同,虽是一身布衣,却是轩辕欲帐下第一谋士,在军中也深得众军士信服。
“少……少昊。”
“属下在。”
被唤少昊的青衣男子回道,对着轩辕欲投去一记肯定的神色。
“传本公之命,回师勤王。”说话间轩辕欲眼中竟泛起泪光,不觉摇头低语:“不管原由为何,都是兄弟相残,本公终究是罪人……”轩辕欲一口气缓不过来,就此晕厥过去。
众将忙将轩辕欲抬回营帐并找来军医,军医说钦公积劳成疾,急怒攻心之下又吐血伤了元气,一时间难以好转。
轩辕欲昏迷不醒,众人群龙无首,虽然有轩辕欲的指示,但却无人来统领。此时青衣谋士少昊却站了出来,说暂时由他代替钦公指挥勤王之师,若有差错,一切罪名皆由他来背负。
众将一向都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