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处理董卓旧部问题上,吕布建议赦免诸臣,并加以赏赐安定西凉军。王允一开始答应吕布所请,不久又复改,先是杀掉李儒,然后企图瓦解并夺取西凉军军权。
西凉军中人心惶惶,以李催、郭汜、樊稠、张济为首的西凉众将齐聚,商议如何应对今后之事。
李催忧虑道:“王允此人反复无常,不顾约定杀掉了李儒,我等昔日皆为董太师心腹,我等说不定会落得和李儒一样的下场。”
郭祀也满脸忧虑道:“秩然(李催的字)所说正是我所担忧的,如今我十几万西凉军正值生死存亡之际,该如何办?”
樊稠大声说道:“大不了我等杀回西凉老家,或者反了。”
李催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你素来多谋,此事你觉得我等应该如何办。”
贾诩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思考一阵后说道:“诸位将军,在下有一计,我等十几万大军还愁没有出路,造反定是不可取,我等为何不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反攻长安,攻下长安匡扶天下,攻不下再返回西凉,进可攻,退可守。”
贾诩之言,顿时为李催、郭祀等人打开了思路,都觉得贾诩之策甚妙,试问谁不想拥有天下,现在西凉大军十余万完全有可能攻下长安,成为天下之主。
几人越想越狂热,立即决定准备起兵攻打长安。
贾诩又道:“几位将军,此事不可鲁莽,可先在西凉及军中散播朝廷要杀尽董卓旧部之言,争取全体西凉将士反抗之心”
李催连连点头:“还是文和深谋远虑,此事就拜托先生了”
贾诩笑了笑,算是答应了下来。
不久在西凉军中就掀起了一股王允要杀尽董卓旧部的传言,谣言越传越乱,到后面更有传言王允要将凉州人士赶尽杀绝,引起西凉及西凉士兵恐慌。
李催、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见时机成熟,立即召集众将,宣布要清君侧,进攻长安,此举得到了西凉士兵的广泛支持,十五万联军向长安进军。
不久后,长安细作便将李催等人兵进长安消息传回了韩忠处。韩忠知道,按照历史的轨迹长安肯定会被攻破,然后李催等人开始把控朝政,西凉诸侯们互相争权大打出手,纵兵劫掠时有发生,短短几年时间三辅富庶之地几乎毁尽,百万人口流失,比董卓在位时更惨。
韩忠一直想要图谋关中地区,他要的是完整的关中地区,如果关中被这几**害光了,即使得到破烂不堪的关中也没什么用,没有人口,如何再和关东诸侯称雄。韩忠的战略目标是先拿下整个大汉西部再进军关东。
韩忠立即召集众将议事,众将齐至后,韩忠道:“据细作来报,李催等原董卓旧部聚兵十余万,意图进军长安,诸位觉得我军当如何,尔等也议议今后我军该往何处用兵?”
众人听完韩忠之语,在案台下议论纷纷。
荀彧站出来说道:“主公,我军所占荆州和司隶四郡皆、及并州西河郡皆乃四战之地,此地有利有弊,有利者一旦天下有变,主公可快速反应,攻击任何一方,但弊端更大,身陷众诸侯包夹之中,稍有不慎基业尽失,我军如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后方,主公届时可真正做到向任何诸侯用兵而没有后顾之忧。”
众人听完荀彧之言,都深以为然。
不得不说荀彧的战略眼光很大,分析的很有道理,韩忠所占之地正是因为处于四战之地,才需要高达二十五的兵力驻守东西南北之敌,如果真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必然能缓解用兵压力。
韩忠看向荀彧道:“文若,我甚赞同汝之言,你觉得我军该取何处为大后方”
荀彧禀报道:“主公,如今关东诸侯割据,并州势力复杂,不适合我部用兵,江东河流分布广泛,我水军不强,不适合我骑兵大规模作战,西方之地正适合主公。关中地区西凉军和王允吕布等人矛盾突出,马上兵戎相见,我军或许有利可图。我军取关中后,向南可攻打益州,可将荆州、司隶、益州连成一片,届时主公势力大增,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荀彧的战略构想和韩忠想得一样,此战略和秦国东出、汉高祖刘邦争霸天下路线一致,就是依托关中、益州资源以争天下,现在关中虽然落败了,但战略位置是不可代替得。
戏志才也站出来说道:“主公,臣以赞成荀大人所言,主公若能取关中掌握天子,在谋得益州,到时定将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再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