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则多种植烟草和甘蔗等经济作物。
根据这些国家的特点,中华集团公司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种子、畜崽和矿业设备,让这些国家尽快发展起相关产业,有中华领的技术扶植,他们很快就富裕了起来。
在这些国家的政府和国民感激中华领的无私援助之时,他们没有想到,中华领已经开始控制他们的经济,不光是因为他们国内大量公司被中华领所控制,更是因为由于他们都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虽然见效奇快却非常依赖中华领的工业体系。
今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包括民生都将严重依赖中华领,一旦他们准备独立于中华领之外就会发现,没有中华领的物资产品供给,他们的国家政府根本就无法存在,社会经济也将陷入无尽的动荡。
这些只是控制盟国的第一步,随后方啸宇更近一步,开始和各国谈判互相取消关税和使用统一货币华元的问题。这几个国家不是国力太弱有求于中华领,就是其领导人本就是中华领的傀儡,这些议案都不难在其国内通过。
除了受到中华领的控制,各国也同样有不少好处,由于取消关税,其国内的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让人民得到了实惠,也让经济加速发展,政府的税收虽然没有了关税,却会因为经济的增长而增多,他们自然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至于全部盟国统一使用华元的政策也在中华领众多外交官的努力下开始和各国谈判,这种政策可以让各盟国之间的商品交流更加顺畅,让商人们也获利颇丰,对几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十分有利的,而在此基础上中华集团公司也可以开始在各国开办公司,将中华集团公司向真正的跨国财团转型。
几个盟国都得到了中华领的很大帮助,唯独汉志国在成为中华领傀儡的初期受到一些帮助以后,中华领就不再照顾他了,甚至连华元的货币统一政策都没有和他们进行谈判,方啸宇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汉志国作为东大陆深入东大洋的一个半岛国家,与兰芳帝国有陆上联系,这样的地理条件让汉志国成为了其他国家进攻兰芳帝国最理想的跳板。如果中华领将来统一兰芳帝国的情况出现,这里也将是新国家最危险的地带。
一旦方啸宇的国家国力衰弱,任何一个想要入侵的国家占领汉志国以后都能非常容易的侵入国家内陆,因此方啸宇打算将汉志国兼并入自己的实力范围,成为中华领自己的领地。
除了这一层的考虑还有一个问题,两年前前任汉平国国王去世,其太子李哲即位。这位年轻气盛的新国王不甘心成为一个傀儡,开始依靠一些在中华领进入后利益受到损害的大臣联合起来,对抗亲中华领的大元帅金成勇,这让方啸宇非常恼火。
李哲毕竟是正统的国王,他的不配合让金成勇也感觉非常麻烦,尽管汉平国的军权还牢牢把握在金成勇,但是李哲在朝堂之上经常指责国内政策,让金成勇下不来台,此外他还借机收回了国内的行政权力。
李哲的这些举措都让方啸宇非常恼火,因此他决定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完全吞并汉平国,对此感觉到自身受到了严重威胁的金成勇也表示了完全的支持。
想要兼并一个国家必须要使其国内动荡,而让其国内动荡的方法有两个,比较直接的就是直接武力入侵,但是这种方法容易让其国民对自己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统治。另外一种比较隐晦的方法就是从经济上打击它,这就需要中华领能够扼制其国家经济来源,让其国家穷困,方啸宇选择的就是后一种方法。
汉志国地形多山,因此他们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虽然方啸宇一直都支援他们优良的粮食种子,但是由于汉志国国内可耕种土地不多,因此这些粮食产出除了供应本国国内食用以外剩余很少,这些剩余不足以成为国家的财政支柱。除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