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各国在东大陆和中大陆的殖民据点几乎都被中华帝国清扫一空,南方次大陆也在中华帝国和各同盟国殖民军的协作下完全被掌控。加入战争太晚的波士顿帝国已经没有了多少捞取战争资本的机会,他们自然非常急迫的捞取足够资本,以便在将来的战后分赃会议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波士顿帝国以免费支援雅曼帝国军火为诱饵,雅曼帝国都没有最后松口让他们单独开辟战场,最后在双方妥协之下,雅曼帝国答应将沿海战场让出,由波士顿军队单独作战,即便如此还是雅曼帝国军队过于匮乏,战线太长人员不敷使用的原因。
能够得到一条单独的战线,波士顿帝国也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们的军队战斗力的确差了些,如果单独进行登陆作战,他们也有点心虚。因此在获得这条战线单独作战权利之后,他们直接将陆军大批从国内运来在威廉港登陆,大军直接加入西线作战。
为了能打出一点成绩,波士顿帝国的确是下了血本的,此次他们从国内征集了大量运输船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一百万陆军和三千门火炮运抵西大陆,这些部队到达之后,立刻就投入到前线作战。
这些部队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同盟国军队人数不足的问题,而波士顿帝国并不满足于此,依然继续将大量的陆军和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海上交通线向西大陆运送,使得战场上的兵力对比更加悬殊起来。
整个冬天,波士顿帝国都在源源不断的进行运输,到了908年3月底的时候,登上西大陆的波士顿陆军已经超过了三百万。随着气温的回暖,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同盟国军队再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由于大量波士顿炮兵的加入,同盟国的火力更加猛烈,有波士顿帝国买单,同盟国的炮弹如同不要钱一般的倾泻到协约国的阵地上,将协约国士兵打得晕头转向,他们只能趴在工事里,默默忍受着无穷无尽的炮火打击。
波士顿炮兵的攻击让本国高层非常满意,他相信己方的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了中华帝国的水平,但是随后波士顿步兵的作战能力却让各国大跌眼镜。
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过多少训练的新兵蛋子,根本不是协约国那些打了几年仗的老兵们的对手,本来跟在其他国家后面打顺风仗还好,现在一旦独立进行作战,尽管占据着火力与兵力优势,他们还是在对方的一个反冲锋之下,就损失了超过五万士兵。
无奈之下,雅曼帝国总参谋长毛奇元帅只得和波士顿远征军统帅潘兴上将商议,希望能够将两国军队混编以增加战斗力,脸面尽失的潘兴上将自然只有答应的份。
双方重新共同作战,有雅曼老兵的带领,这些波士顿新兵果然战斗力大增,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给了协约国军队以重大杀伤,尽管他们的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有着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和武器装备,同盟国集团毫不留情的对协约国发起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让实力日益萎缩的协约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节节败退,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协约国舰队经过上次的惨痛损失,都龟缩在自己的主港之内不敢出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而同盟国舰队则在海面上进行封锁,让撒尔帝国无法支援南特帝国战场,同时同盟国舰队不间断的对协约国各沿海港口城市进行炮击,也让两国损失惨重。
在北方阵线不停发起进攻之后,南特帝国被迫从南方阵线抽调部队,而粟志珍则抓住这个机会,快速突破比利纽斯山脉,攻入南特帝国境内,同时城管军团和拆迁军团也在后面跟进,继续搜刮劫掠。
看到南特帝国大势已去,一直进攻乏力的萨丁大公国也发起了新的进攻。南特帝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他们的生存空间被迅速压缩。到了908年4月下旬,他们已经丧失了十分之八的国土,其中还包括所有的工业区。
撒尔帝国虽然没有遭到入侵,他们的损失却一点也不小。作为一个岛国,它们的资源并不丰富,在同盟国海军的封锁之下,撒尔帝国的各类工厂不是在沿海一带被对方的舰炮和飞机摧毁,就是由于缺乏原料而停工,如果不是同盟国大军希望先解决南特帝国的威胁,撒尔帝国恐怕早就陷落了,穷途末路的协约国已经注定了失败。
908年5月11日,万般无奈的南特帝国皇帝路易斯宣布向同盟国集团无条件投降。在接到这一消息的五天之后,撒尔帝国女皇伊丽莎白也只得宣布同意投降了,协约国参战国的全部投降,标志着这场波及全世界的,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