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提出更加合理的提议,因此这次大会主要就围绕着这个议案展开讨论,而最后中华帝国的议案几乎是毫无修改的被各国代表任何,很快这一份《国际战争法》就新鲜出炉了。
在这些规定之后,经过各国代表协商,又加上了一个惩罚条例。一旦任何一国被确认破坏了这些条约,其他国家可以不经宣战直接对其进行攻击,而无需负担国际责任。这个惩罚条例可是相当危险的,一旦被他国确认违反条约,本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相当于和全世界开战了一般。
条约达成之后,中华帝国第一个宣布开始遣返各国战俘。那些一直在修路工地与煤矿劳作的各国战俘将陆续回国,在战争中的这几年,凭借着大量战俘,中华帝国修筑了不少铁路和公路,给全国的道路建设提速了不少。
现在战争法签订之后,中华帝国第一个做出姿态,得到了各国的好评,尤其是那些有大量俘虏的战败国,这些俘虏的回归将大大缓解其国内的劳动力紧缺情况。
当然其中的哥萨克战俘将全部送到高尔察克的军队中,而那些被灭亡国家的战俘则没人去理会,中华帝国对此也假作不知,继续利用他们进行各种危险的工作。
合约与战争法相继签订之后,六国开始着手准备武装干涉俄国的行动,对于乌托邦主义思潮,各国都非常警惕,尤其是雅曼帝国和哈布夫斯堡王国,由于在大战中国内生产遭到很大破坏,非常害怕乌托邦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会给国内局势造成动荡,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快消灭俄国。
只有波士顿帝国距离亚罗大陆很远,乌托邦主义思潮对他们也没有太大影响,何况其国内还算富足,社会比较平稳,他们反而盼着俄国的思想能够对外辐射,可以给中华帝国和雅曼帝国找点麻烦,他们自然对武装干涉百般推脱。
在波士顿帝国的从中作梗之下,联合对俄国作战的协议并没有达成,各国只好自行组织军队进攻了。埃森和会结束以后,只有和俄国接壤的四国积极准备着对俄作战,而第一个开战的居然不是准备已久的中华帝国,而是四国中实力最弱的伊斯坦帝国。
伊斯坦帝国的战斗力不高,在战争中贡献最小,获得的利益自然也最少,除了那块贫瘠的南方次大陆殖民地以外,他们和中华帝国的那些小弟一样,只获得了足够的赔款补偿而已。
对此国王阿卜杜勒二世非常不悦,可是伊斯特帝国在战争中贡献太少,国力又是战胜国中最弱的,他们在国际上没有太多发言权。
为了补回损失,他立刻想到从刚刚建立的俄国那里捞取好处,尤其是巴库地区的油田一直让他垂涎三尺,因此伊斯坦帝国的八个军,四十万军队从高加索一线全面发动了入侵。
开始的时候伊斯坦军队进展还算顺利,但是当他们接近巴库附近的时候,遭遇了俄国红军的有力回击,那些红军战士虽然武器低劣,却是人数众多,悍不畏死。伊斯坦军队的武器和士兵训练本就没有多大优势,在遭受了一定损失之后,伊斯特帝国的前进脚步被迫停了下来。
见到伊斯坦帝国先动手了,雅曼帝国和哈布夫斯堡王国也撕毁了停战协议,组成了联合部队向俄国进攻,同时他们还将依然忠于皇室的哥萨克帝国十万俘虏集中起来,以释放俘虏的名义,组建了卫国军团和两国部队一起联合作战。
邓尼金组织的复国军也得到了两国的武器支援,其声势更加强大,控制区被从沿海铁路附近又向外推进了不少,新成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四面受敌,政府面临着最大的挑战。
10月1日,乌里扬诺夫在俄国新首都莫斯科通过电台,做了‘祖国在危难中’的报告,他提出俄国人民应该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国家。在这次讲话中,他极力挑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声称要打倒一切国外的干涉力量,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