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间谍们虽然起劲的搜寻,但是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现在的中华财团,其主要科研与生产基地都在刚刚被更名为中华岛的蛮荒大陆上,在各地的产业都只是掩人耳而已。除了销售部门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外,只有原料采购、矿产开采和运输部门,此外就是类似于麦当劳和逸仙楼之类的服务行业了,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探查的科技资料和研究项目。
中华岛的防御更可谓密不透风,在方啸宇的手里,小风的民用科技研究依然是最为强大的力量,最新型的雷达和阵列式声纳这类和民用产品沾些边的东西纷纷被研究出来,由于它的研究比较深入,即使是民用产品,也比当前科学家们能够研制的军事装备先进许多。
有了这些预警利器遍布海岸线,加上铁血军的蛙人部队在暗礁缝隙和外部水域上布设了大量先进水雷,其中甚至包括了磁性水雷、感应水雷等先进型号,这些装备可以让任何敌人都无从下手。同时也让岸防部队即使在最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也能够发现任何敢于接近的物体,不管他是从空中、水上还是水下来的。
这些还并非中华岛警戒力量的全部,在天空中也有多达五颗的星球同步卫星,随时监控着周边海域的情况,仅有的两个海上出口航道都有水雷布设,外部还有铁血军海军的驻扎基地。
这支在其他国家看来颇有些神秘感的舰队,保障着整个中华岛的海上安全,而一直想解开铁血军海军神秘面纱的各国情报人员同样无法进入中华岛,他们也只能通过铁血军用来维持航道秩序和巡逻用的小型鱼雷艇和巡逻舰,以及最大的也不过是两千多吨的海军监察船来估计铁血军海军的规模,至于岛上的科技力量他们就无法可想了。
各国都在猜测中华岛内部是怎样一个繁荣的景象,或许那里有成片的工厂,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家家户户都拥有的各种最好的电器,这些美好的幻想也让中华财团每年从中华帝国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一百万大学生和三百万技术工人的活动变得异常顺利。
在中华帝国中,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被写入法律,而在六年小学,六年中学毕业之后,大学和技工学校成了年轻人们的首选,当然热血青年们对军校同样很感兴趣,只不过名额不多罢了。
方啸宇一直执行的多生多育政策,造成中华帝国境内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每年人口增速都在数千万,而帝国更是为多生家庭提供便利条件,除了依然从第三个孩子开始,国家给予相当丰厚的补贴,以用于这些这些孩子的培养。除此之外,教育部还划出一部分经费,为每一名小学生提供每日一杯免费牛奶,以增强他们的体制。
第五百章 携美同行
尽管人口的过快增长让各种基础设施都承受着相当的压力,尤其是教育资源开始出现短期,可是帝国政府每年都会拨出大量款项,进行新的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建设的城市完全可以满足增长的人口数量。
反正中华帝国现在有的是适于居住的土地,完全不用考虑人口密度问题,人口的扩充反倒有利于华族势力范围的扩张,鼓励着大量的人向那些未开发土地进行移民,加速各新占据地区的人口结构调整,方啸宇在以一种无法被复制的方法吞并着全世界的土地。
最早占据开发的地区已经逐渐有了产出,越来越丰厚的税收和每年中华财团提供的大量无偿捐助,让帝国政府根本不会在乎基础建设和社会福利这点小钱,而教育和医疗投资则完全由中华帝国那一直热卖的高利润的药品行业进行负担,随着链霉素、盘尼西林等一大批新药的产出,方啸宇也让中医和华医结合,给这些结构简单的抗生素里掺入了一些不影响疗效的中药成分,让外国的科学家怎么也研究不出来这些药品的结构,减少了被盗版的可能性。
为了让国内的人才不至于因为医疗问题流失到中华帝国,各国每年都拨出很大一笔财政,从中华财团下属的医药公司购买药品,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在药品医疗上的高额花费,养活了中华帝国的免费教育和医疗行业。
在全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入学,也有大量教育机构投入使用,虽然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情况,让国家财政负担很重,但方啸宇对此一直大力支持,方啸宇很清楚人口数量优势需要配合高人口素质,这样的组合能够爆发极大的威力,让中华帝国可以越来越强大。
现在中华帝国每年都会有近三百万大学生和超过六百万技术工人从学校中毕业,而这样的毕业生基数,让中华财团每年大量的招工名额变得很容易完成,而中华帝国的人口红利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