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3型战车摆在前面,对着市内任何一个可疑目标疯狂开火,这样的火力推进方式,让波士顿军损失惨重,见到抵抗的损失太过惨重,布里宁中将只好将部队撤出了城市,希望可以在后方补充重型装备后,择地构筑防御阵地。
指挥登陆作战的李国君带领着部队迅速推进,登陆的第五十一集团军划拨为数支部队,分攻克里木半岛上的各个要点,而十万跟随登陆的伊斯坦军也配合行动,在优势的兵力下,辛菲罗波尔、苏达克、费奥多西亚相继被光复。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北约联军就打到了克里木地峡附近,在这里布里宁中将集中了一万多人构筑了工事,希望能够挡住北约联军一段时间,给豪威尔争取反应时间。
地中海军区的中华军一点也没有耽误时间,布里宁中将的阵地刚刚布设好,轰炸机群就临空了。在波士顿第一百四十一军的部队全面撤退到地峡之后,北约盟军全面掌控了克里木半岛。工兵部队首先到达,他们用空运来的速干水泥,很快修建好了大量跑道。
机场还没有修建完成,一架架中华空军与伊斯坦空军的飞机就已经降落在了刚刚修好的跑道上。运输船送来了充足的零部件和航空煤油,这些飞机就在还在继续修建的机场上开始起降了,而那些后勤人员则在露天对飞机进行检修,以保障空军极高的出勤率。
正因为北约空军如此快速的动作,才让轰炸机群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已经飞临了克里木地峡。地形的狭窄让轴心国军队所能部署的地区不多,而这样的地形正是轰炸机群所喜欢的。在轴心国士兵们惊恐的眼神中,鲲鹏3型轰炸机仗着自己超大的载弹量,将成批的炸弹扔向了地面。
密集的轰炸将布里宁中将数天以来的努力完全报销了,在狭窄的地方,士兵们无处躲藏,被大片大片的炸死,而临时修筑的工事群也被轰炸机的反复轰炸所摧毁,在损失惨重之后,还没有见到对方陆军的进攻部队,布里宁中将就已经被迫后撤了。
残存的六千多波士顿军队被迫撤退到索菲耶夫城,与在这里驻守的波士顿军一个营汇合,同时向上级汇报战况,并要求火速支援。正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的豪威尔接到电报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有一两天的工夫,局势已经急转直下,自己的侧后受到了极大威胁。
豪威尔立刻电令附近的驻军向索菲耶夫城集结,以阻拦快速突进的北约盟军,但是在广大占领区的兵力早已被摊得非常薄,一时之间根本就难以聚拢,在豪威尔的严令下,附近驻军星夜兼程,三天之内也只有三万多人抵达,而此时在城外已经看到北约联军的身影了。
本来李国君早就可以兵临城下了,但是当他发现附近各处轴心国驻军都开始向这里集结的时候,他却放慢了进军的脚步。对于这些零散分布在广大地域上的轴心国驻军,是最让他头疼的事情,一旦这些人混入乡间变成游击队,将会成为他们的大麻烦,因此将这些人汇聚到一起聚而歼之,是最好的情况,何况他们急匆匆的增援而来,一定会放弃不少难以携带的重装备,这有利于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因为这样的原因,李国君才命令部队放缓速度,一面巩固后方的占领区,一面拖延时间,等待对方援军的到来。
豪威尔的这一记昏招,给李国君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看到附近的驻军都汇聚的差不多了,李国君率领国防军第五十一集团军很快包围了索菲耶夫城。看到兵临城下的中华军那强盛的军容,布里宁吓得亡魂皆冒,他非常清楚,现在自己手中的这不足四万人马,根本挡不住数十万人的中华军。
让布里宁意外的是,李国君的部队在包围整个索菲耶夫城之后,并未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全军开始围绕城市挖起了战壕,这让布里宁大惑不解,但是既然人家没有打过来,他也不敢首先开炮,逗引对方发起进攻,以为那纯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