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回来的时候,徐氏正好做完午饭,姜紫在秦朝做成的第一个绷子牀也完工了。
张忠的木匠技术不错,边框打磨的光滑,虽然没有铁钉固定,但是接口出卡扣的很密室,很稳固。
吃过饭,大家围在一起,看姜紫将这绷子放在四个木桩做成的支架上,又铺上了一层丝麻被,这时代棉花都没有,丝麻和棉花到底还是不能比的,薄薄的一层价格还高,也不软和,这几天睡觉姜紫不讲究的人,垫了两层的木榻都觉得硌得慌。
现在再躺下,果然舒服多了。
姜泓连连赞叹:“阿姐,这个你怎么想出来的啊,睡着真舒坦,比原来的榻用的木料都少呢。”
“这是我以前在山里的时候,石头睡的不舒服,想出来的。”姜紫胡乱扯了个理由揭了过去。
狐狸吃过饭在房间里打坐没出来,张廉少了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的注视,整个人都好了,张廉躺吓体会了一下,才道:“应该能卖,软和不说,还透气,这大热天的躺在榻子上又硬又闷的,现在有这个绷子,我都感觉到外面的风吹进来了呢。”
徐氏也认为不错,于是兵分两路,姜泓去黄花里雇人采棕片,准备木料。
张廉带姜紫去找大户人家试试销路。
现在眼瞅着要断粮,开店什么的还是等风调雨顺再说吧,如果真的有销路,自家的院子不小,靠门那一排仆人房还空着呢,做个小作坊还是搓搓有余的。
狐狸在修炼,姜紫没去打扰它,有它在,徐氏看家她也放心。
首先去的是最近的程家。
程家主支去了咸阳,程家在莱县有木器和陶器生意,也需要打理,留下来的也不少,。
直接进了程家的木器坊,那管事也是和张廉熟悉的,问了绷子的用处,又亲身体验了一番,眼睛里闪过精光,若不是张廉在边上,估计他都要掀开绷子上裹着的布了。
☆、065想山寨啊
姜紫将他的神色看在眼底,心中了然,这种东西又不是很难,仔细揣摩查看,用不了多久就能仿制出来,这老汉多半打着这个主意呢。
姜紫并不在乎他山寨出来,当着他的面一把扯下盖布。
“程管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东西做起来不难,成本也不高,也确实比木榻用这舒坦,在夏日里还透气,凭程管事的见识,只怕看一眼就能自己做出一张来。”
程管事谦虚了几句,但神情分明就是认同的。张廉见姜紫心有成算,并未插嘴。
姜紫笑道:“莱县近海,有很多渔民,渔网大家都是见过的,会织网的也不少,程管事,我这绷子和渔网说起来差不多,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诀窍的,我也不怕你看见,绷子就是棕绳和木料做的。”
听她说的坦白,程管事被猜穿了心事,干笑了两声,他心里正打着这样的主意,现在禁渔禁猎,找几个渔民人家还巴不得呢。
现在朝廷对匠人控制的严密,坊间是找不到工匠的,就算有,也没人敢明目张胆的承认,程家有人手,但是也没有好工匠,很多东西都是一般人家做好了放在这寄卖的。
姜紫也不想跟他废话了,直接道:“这绷子想寄放在程管事这卖,卖出去了,按照程家的规矩抽三成,不管程管事卖多少钱,我只要二十钱就行。”
平常四斤粟米才值一钱,再便宜一般人家宁可多存粮也不会买,莱县超级大户都搬走了,绷子也就是面向中等人家的,木料成本不高,能赚十五钱左右,采棕片、搓棕绳算一道工序,做边框是一道,编织算一道,算下来每道工序经手的赚五个钱。大都是以物易物,铜钱购买力高,也不算少了。
程管事也答允的很干脆,直接就给了姜紫一百钱:“姜家和程家也是姻亲,咱们留下的人也是亲戚,孟姜女,我老程也不是不讲情分,你这个绷子,我自个先买了。”
呃…姜紫哆嗦了一下,面有异色,孟姜女?这是称呼她的吗?是那个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吗?孟姜女难道不是姓孟吗!
程管事又道:“孟姜女,以后你再做出来,随时可以送来寄卖。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个我们程家自己就可以做,物以稀为贵,以后到处都是,价钱会低一些。”
姜紫还没从‘孟姜女’的称呼中回神,又听他喊了一句,心中一抖,真是称呼她的!
张廉皱眉道:“老程,你这么做不厚道吧!”
程管事笑道:“张相公老程我也是本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