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大明伪书生 > 第四十七章从此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四十七章从此天下谁人不识君

去承担这后果的朝廷命官们,就自然的聚一块儿,小声的商量了起来。

一会儿后官员们达成了共识,他们由南直隶教育系统的一哥,提学官俞大人。也就是那个受广德州施知州所托,同意王德可不经院试,直接获得秀才功名的那个俞大人,由他来跟王德谈这个事情。

只见这个俞大人坐在上首,和蔼的对王德说道:“王解元,据我们所知,你昨日被魏国公府榜下捉婿,只是去魏国公府相了个亲。并没有请媒,更谈不上父母之命,你跟魏国公府应当没有立下婚约吧?”

俞大人一开口就直言,昨日榜下捉婿太匆忙,这不可能来得及请媒,更不可能征得王德远在广德州的父母同意。那这婚约也是不可能在昨日定下的,毕竟按《大明律》,婚约没有媒人和父母同意,私立婚约这不但无效,还要吃官司的。

所以俞大人现在说这些,也是在暗示王德赶紧回头是岸。毕竟王德与魏国公府的这破事,所有人都知道,王德不是自愿的,而是被魏国公府给绑去的。王德现在反悔,那是说的过去的。

在这当口,俞大人暗示王德,双方并没有婚约,现在可以回头,这也算是好意,王德懂。

但是王德是真怜惜徐雪,不想徐雪将来又是庶女,新婚之夜又交不了“红”,为此一生孤苦。

而且王德二十一世纪暴脾气,被人当众如此逼迫,不反击硬刚,反而让对手小人得志,这怎么可能?

二十一世纪新人类的做人原则是,既然你把劳纸当敌人干了,那你也别指望劳纸特么的会以德报怨,对你心慈手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

想着这些,被那个举子气到的王德,努力保持好自已的面部表情,站起来走到俞大人面前。先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然后平静的说道:“多谢大人抬爱,晚生知道大人是为了晚生好。但是我昨日在魏国公府,已经答应这桩婚事了。我等读书人学孔孟之道,岂可无信?所以大人,此事我与魏国公府虽还没立婚约,但事情已不可更改。晚生辜负大人厚爱了,晚生向大人赔礼。”

说完这些话,王德就冲着俞学政又是一个恭身大礼。而在王德说自己跟魏国公府庶女的亲事,不可更改后,这鹿鸣宴现场众举子,顿时是吵成了一团。

有的举子认为王德言而有信,不仅不失德,而且还是我辈读书人应该有的道德,应该表扬。而有的举子则认为王德这是为攀附权贵,死不悔改,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应该严惩。

认为应该表扬的和认为应该严惩的这两派人,人数差不多,又皆是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顿时就是吵做一团了。

本该欢乐祥和的鹿鸣宴,现在居然吵成了菜市场,这种人们喜欢津津乐道的事,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悠悠众口传的大明众人皆知。

而且造成这样的丑闻,现在在场的官员们一个失职,肯定是逃不掉的。因此他们要想把这事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在御史们上表弹劾自己之前,先搞定王德让王德承认错误,然后再自己主动上表向朝廷请罪,争取宽大。

官员们想着自己要为此承担的政治责任,一个个都气的黑了脸,他们现在是真想让军士们上去把这些举子们都打一顿啊!可想是这么想,但理智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毕竟如果他们真敢让军士们上去打这些举子,那他们所要承担的后果,就不会仅仅只是朝廷的申斥,和考核的降级了!那是要掉脑袋的!

不敢打,自己上去拉又**份,于是大人们就支使着小吏和酒宴的服务人员,上去把举子们隔开,并大声呼和,让举子们肃静,都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去。

等小吏和酒宴服务人员,把一百三十名举子,都安抚回座位后。大人们自然又是从大到小,一个个的严厉训斥这些举子

训完了话,把一百多举子都训的羞愧的低下头后,学政俞大人还是作为官方的代表,冲王德大声的呵道:“王解元,事情闹成这样,我等南直隶官员已成笑话,鹿鸣宴后我等皆将向朝廷上表请罪。王解元,此事皆因你而起,你现在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交待?”

交待,俞大人想要的交待,无非就是王德“迷途知返”。如果王德现在“迷途知返”,那刚才他俞大人因此事训问王德,那就是没错的,那叫教化子民。

可如果王德不肯“迷途知返”,那刚才就是他俞大人生事了。毕竟大明哪条法律,也没规定解元不可以娶庶女啊!

法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