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来了李超可以拒之门外,但李秀恩来了却绝对不行。他急忙收起书本,出来将大门打开,把外面的两人迎进屋内。一进屋李秀恩就问:
“小超,为什么没去上学?是不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不上学这种事情是不能绕过李秀恩的,李超立刻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三爷爷,学校里的东西我基本都学会了,不想去学校了,以后我打算在家自学,自学到十八岁,然后考大学!”
李秀恩听了没有拒绝,反而饶有兴趣的问:
“为什么,学习的事情不应该是学校最好吗?专业的事情就要去专业的地方做,你确定在家里自学能比学校更好?”
李超用力的点了点头:
“三爷爷,除了英语,小学的知识我都自学的差不多了,回学校还只让我跟着二年级的进度走,太慢了,我不想耽搁那么长时间,想早点考上大学。”
李秀恩笑了:
“想法是不错。我考考你,看看你到底学的怎么样。听好了,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分三个,小和尚三人分一个,正好分完。问大、小和尚各几人?”
这个数学题连妹妹都会做,太简单了,李超张口就说出答案:
“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李秀恩拍了拍他的肩膀,夸奖道:
“不错,再问你个难点的!每三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二人;每五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三人;每七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二人,问这队最少多少人?”
“23人。”
李秀恩连连点头:
“不错。既然在家里能学成这个样子,那不妨就在家里学吧!有什么需要的跟三爷爷说,三爷爷全力支持你!”
和他一起来的孙静突然开口道:
“小超,你能够准确的写出刚才那道数学题的答题步骤吗?”
说着话,她给了李超一张纸,一个笔。这却让李超难住了,他可以很简单的算出答案,但具体要怎么写步骤,却难住了他。
孙静笑着又拿过一张纸,在纸上刷刷的写起来:
答:这个正整数除以3时余2,除以7时也余2,余数都是2。那么100以内,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数有:
“21+2=23;21x2+2=44;21x3+2=65;21x4+2=86”由于“21x5+2=107>100”所以,只有符合条件的只有23、44、65、86这4个数,其中21是3和7的公倍数(3x7=21)。
再看,这个正整数同时还得满足“除以5时余3”,由此可知,23、44、65、86这4个数分别处以5得:“23÷5=4…3;44÷5=8…4;65÷5=13;86÷5=17…1”,只有23除以5的余数是3,符合条件,所以这个数是23。
写完之后,她把纸递给了李超,微笑着问:
“小超,一道数学题不是会做就可以了,考试不是只考填空、选择,最关键的是后面的大题。例如这道大题,你只写答案是没有分数的,有了步骤之后才能得到满分,如何写步骤,如何正确的考试,需要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这些东西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
还有现在考试的东西都是课本的拓展,课堂上讲的许多知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你只看课本,学的再好,到真正的考试的时候,也考不好。”
李秀恩笑着看着她,示意她继续说:
“李书记,这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跳级,让他直接去读五年级或者六年级,初中高中都要在学校上,系统的接受教育,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李秀恩摇头:
“学籍的事情改不了,现在的政策不支持跳级,这些事情我两年前就问过了。没有学籍,本地的公立初中、高中都不能上,所以这孩子想尽快考大学的话,还必须要在家自学,然后按照社会人员参加高考。”
这种事情孙静还真的不知道,他想了想,也给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能说:
“既然是这样,那只能先在家自己学着,学的差不多了,就找一个培训班,让老师系统的培训一下如何考试。”
李秀恩把事情直接定了下来:
“回头我让人把芸芸的学习资料都给你送过来,她去上大学了,这些也用不上了。还有在家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