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地是什么符文?”想起刚才文耕良凝结符文,岳凡似乎有种熟悉的感觉。
“那是枯荣功基础符文,怎么有问题?”
“那符文有什么用?”
“加速植物生长。”
“基础符文本身面对种子很容易被冲散,而‘枯荣功’这种周天之符倒是能与这种结构抗衡,文师兄你何不简化‘枯荣功’,将其嵌入种子,最终取而代之?”
文耕良眨眼道:“具体怎么操作?”
“若你能将‘枯荣功’简化为数十个符文,再以元力于种子内凝结出该周天之符,以周天之符自行吞吐天地元气的特性,它自能在种子内维持自身结构,甚至能取而代之。”
“这我知道,这周天之符就是你关于符文的划分。”文耕良眼睛瞪大,说道。
“不错。”
岳凡点点头,接着说道:“简化得周天之符最终取代种子地核心结构,并随着种子成长而丰富本身基础符文,就像是培元境的修行一般。你看如何?”
“嘶……,哎,这法子好啊!”文耕良猛地点头,而后挠了挠头,问道:“那个,种子又不是法修,这种子内的周天之符还能自行衍化不成?”
“文师兄你认为法修培元境的修行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以本命符文为基础,延伸出相应元气变化。如此一来,本命符文的基础符文自然会增加。
就说我吧!
自我初入培元境,‘枯荣功’初成时也只有一千多符文,此后我不断感知元气变化,增减符文,最终‘枯荣功’已有五千多基础符文。
这还只是‘枯荣功’培元境的极限,假丹境到底是培元境,只是触摸到部分凝丹境,根本不能算一个完整境界,仅仅是对元力进一步的应用,功法根本上并无增加。
然而没有了修者主动增加符文,你就说那种子内的周天之符怎么能自行增加?”
岳凡神色恍然,喃喃着问道:“删减基础符文,这符文本身要与周天之符结构相合,若符文与周天之符结构迵异,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周天之符契合。文师兄,理大概是这个理吧?”
“当然。”文耕良点点头,见岳凡神思不属,便接着说道:“任何功法的定型,本身就决定了该功法在同一境界的成长极限,周天之符结构不同,所能涵盖的基础符文数量自然不同。
不过话说回来,基础符文的数量可不是衡量功法威力的关键!”
“无论如何,周天之符由符文构建,但本身仍存在特殊结构,而它与种子的元气结构有何不同?”说着,岳凡目光炯炯地看向文耕良。
“这……,难道没有不同?”
“依我看来,在结构上确定没有根本上的不同。”
“哎,不对。”文耕良猛地摇头,望向岳凡:“岳师弟,你这东一个结构、西一个结构,你口中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呵呵,在我看来,天地元气的结构分为三种,分别就是摹形、通意、周天。
摹形者,修者以灵觉感知天地元气流转,这种感知便是依托本身已有结构探索未知结构。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法修还是灵修,皆要修成武技后才能踏入法门,实际上武技便是对已身部分元气流转结构的总结。
天地元气流转无碍,却俨然有序,这就是修者的感知基础,同时也是初入出体境地状态。”
文耕良点点头,叹道:“看来岳师弟你这几年收获同样很大,不过有一点我不甚明白。元气既然流转无碍,为何有却有物我之别?
——这天地元气在你看来究竟是什么?”
“我境界有限,目前还不明白,但依感知来说,天地元气确实表现如此!”说着,岳凡不禁摇头苦笑,接着说道:“这个先不提,咱们还是说说‘结构’的事。”
“那你说。”
“法修最初感知天地元气,那是朦胧模糊的场景,而随着修者不断感知,逐渐找出元气流转规律,若能将其总结,这便是符文,也就是通意。
而这就是出体境的修行,若生命的长度无限,修者甚至能沿着元气流转脉络,无限感知天地元气流转,将元气流转的广度无限扩大。
通意的符文就像是天地元气流转的某个片断,修者将其感知后写下,于是就有了符文,它是修行的基础,也是生命对天地的认知。”
“依你所说,这符文就是元气流转变化的照影,那它跟法修所感知到的元气流转难道就没有区别?”文耕良再次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