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玄黄说要给他讲玉皇宗的过去,元恪也颇为期待,而他最好奇的就是“玉皇”二字的由来。
此刻他迫切的想知道,这玉皇宗的宗名是怎么取出来的,是巧合还是真的与玉帝有关。
李玄黄却没有立马开始给元恪讲述,而是转身走进了那座三层小楼。
元恪见状,也跟着走了进去。
小楼里延续了之前大殿的传统,非常的朴素,除了建筑本身,其它的仿佛都是外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起消失在了岁月之中。
而在这一楼之中,只单单摆放着几个书架和桌子,书架上或多或少的摆放着一些竹简、书籍之类的。
就在元恪扫视完了一楼之后,李玄黄开口了。
“让我想想从那里开始说起呢,呃……就从祖师爷的来历开始吧。据我师父从他师父那里打听来的消息,咱们这位祖师爷前半生只是个凡人,至于是做的什么的,二代祖师他老人家也没提,我估计就是他也不知道。”
一边说着,他一边走到了一个半人高的桌子前,身子一跃,稳稳的坐在了上面。
同时,也不忘向元恪招手,示意他也跟着一起。
元恪见自己师父都这么做了,自己还怕什么,当即也跟着坐在了另一边。
“然后呢,祖师爷不知怎么就在咱们这座山上,”说到这里指了指脚下,“找到了一个洞窟,在那洞窟之中发现了一个修士的遗物,里面有一些丹药、功法,还有一些记载其它事情的竹简,就这样,祖师爷踏上了修真之路。”
听到这里,元恪心说,这不就是傻小子掉山崖修真版!
“只是祖师爷既没有人指点修行,只能靠自己摸索,而且自身的资质有限,在修真路上很快走到了尽头,到后来也就绝了渡劫飞升的念头,回到了这玉皇山,然后便有了我们玉皇宗。”
元恪心中一动,连忙问道:“这么说,‘玉皇宗’这个名字是祖师爷起的?”
“应该就是,我师父没提过他曾经改过宗门之名,想来二代祖师也没有。”
“那师父你知道,祖师爷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吗?”
李玄黄侧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徒弟,对他为什么这么好奇而有点好奇,“为师当年也问过你师祖,你师祖也没给出个确切的答案,只能靠猜,而为师与你师祖猜测的是同一种可能。”
元恪心中一动,“那师父你猜的是什么?”
李玄黄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抬起手向着书架一摄,一卷竹简就飞到了他的手中。
随着李玄黄铺开手中的竹简,元恪也看清了它的样子。
整体是由不到十片的竹子相互连接而成,而竹简上已布满坑坑洼洼的凹痕,像是被虫子咬过,又像是自然腐烂形成的,就连绑竹简的绳子都有好几处地方断了,可以称得上是韦编三绝。
一股颇有年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干嘛?”元恪没看明白师父拿出这个竹简是何用意。
“这应该就是当年祖师爷捡到的遗物之一。”
李玄黄把竹简放到元恪手中,示意他自己去里面找线索。
“莫非这上面记载了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
元恪把目光投向了竹简上的记录,却发现先前的猜测根本就不成立,因为竹简上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没有,不是被腐蚀了,就是模糊到看不清写的是什么,指望从上面读出什么,最起码也得是个考古学的专家。
既然句子都没了,那就只能看字了,元恪在竹简上快速地浏览着,查找着里面的关键词。
“上古”、“灵石”、“仙人”……
元恪提取着比较重要的字,就在快浏览完的时候,看到了他想看的,那是——“玉皇”。
“玉皇”,元恪咀嚼着这两个字,同时也明白了师父让自己看这个竹简的目的。
他认为,玉皇宗的名字就是从这两个字而来的。
对于这个结果,元恪并没有觉得滑稽,相反,这竹简上的玉皇二字,也恰恰证明了在这里也有关于“玉皇”的传说。
“师父,祖师爷是多少年前的人物啊?”元恪又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概是七八千年前的吧。”
多少?
元恪手一抖,差点把手里的竹简扔出去,连忙拿的更小心了一些。
乖乖,这可是七八千年前的东西啊,不,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