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也是,虞世南的学生大多是官员,怎么会轮流到给人抄书为生。走过去过去随手一翻,就笑了,就这个字,徒有其表无筋无骨,全篇肥肥实实的字,像是一碗鳝鱼羹。地府的鱼羹实在是少,稀少昂贵,数量不足。当年是他重点提倡写字要有骨力。
书店老板又指着墙上的一副字介绍道:“这是李太白的酒醉狂草,真迹!挂在酒坛子旁边,四舍五入就是和李白对饮啦。”
真迹倒是真迹,诗作写的也很好,提到了他在阴间结识的古人,依然是豪情万丈、高高苍穹的风格,只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副娟上会有中缝。
因为这件衣服来的有趣,是李白又又又没钱结账时,别人替他结账并求字。仓促间只有笔墨,没有好纸张,就脱下身上的新衣服,请李白题字在衣裳后背上,回家之后四四方方的裁下来,拆开中缝的缝线,两块布修剪好了,用宣纸在后面托好,一装裱,除了有一道浅浅的中缝之外看起来很完美。
“本来有两幅,杜甫给我写了匾额,换走了一幅。”书店老板得意叉腰,他有很多块匾,全是书法家真迹!
太宗这才来了兴趣:“有王羲之的真迹吗?”提到王羲之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隔壁有王献之和他们兄弟的。”
李世民叹气,王献之的字太妩媚了,怎么说呢,唐朝的皇后们写字都没有他那样妩媚——也没他那么好。最后买了一副钟繇、一副卫夫人的真迹,钱不重要。推着借来的六十多斤诗集回去:“李隆基,把岑参的诗抄三遍,杜甫的诗抄一遍。”别时间长了变成不识字不会写字的文盲。
李隆基长舒了一口气,感激不尽的站起来:“喏!喏!我一定仔细写好。”终于能看见字了!看来给刘邦送礼果然有用,汉高祖在汉朝之中虽然不像唐太宗这样人人敬畏,但他是真有本事。就是嘛,则天皇后真灭了唐朝,而我只是差点,凭什么她能安然无恙的持子媳礼,儿女成群听从差遣,拿杨玉环织的布卖掉,还享受生活。近年来太穆皇后回家就忙着揍我,都没力气找她的麻烦!太不公平!
刘邦:(⊙_⊙)我还没说什么呢。
唐玄宗岂能坐以待毙,这两年想起来可以迂回作战,既然爹和儿子在旁边装鹌鹑,孙子劝过也无效,就偷偷的给汉高祖用酒肴和陪葬品行贿,请他以非亲非故局外人的身份,来劝一劝唐太宗。就要两样东西,一个是自由,另一个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