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是胤祁与胤祝提炼出来的,造办处负责生产,康熙先前也曾推广过。
此外,胤祉同样也不会错过恭亲王常宁与副将、都统们的每一次会议。但他很少冒然插手。即便真有点子,也是先不吝啬于请教他人,再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的有用,有的无用,甚至于因存在常识性问题,而显得有点滑稽可笑。而当出错时,胤祉第一个跳出来自黑,笑嘻嘻打破尴尬或凝固的氛围:“我只懂得纸上谈兵,让皇叔与诸位巴图鲁见笑了。”其他人当然是给予很多安慰,还夸他上次或上上上次提出的建议有效,酒精也帮助军队留下不少勇士的性命。账内氛围相当融洽。在胤祉下一次提出或有效或无效意见时,大家也是带善意看的,甚至于也跟着打趣,他们还不吝啬出手指点一二,让他在军事实践上收获良多。这样一次次下来,也给武将们落下一个谦逊好学的印象。恭亲王常宁是康熙的皇弟,但他并不得康熙喜欢,尤其是相对于同样作为兄弟的福全来说,是非常不喜了。一因常宁桀骜不驯的个性,出生不久便走向这辈子上无可上、退无可退巅峰的他,几乎不给任何人面子,康熙也拿他没办法。二因常宁甚至比康熙更得宗室喜欢,获得宗教的认可,与镶蓝旗郑亲王一脉走的很近,乃至于现在担任镶蓝旗领主之位,只居于旗主之下,这可是连福全都没干成的事儿。但常宁这人也的确有能力、无野心,和其他旗主不同,重用他不会产生让康熙感到威胁,相反挺安心的。常宁其实也不喜康熙以及康熙的儿子,这个和康熙不喜他一样,都带有主观情绪,对于胤祉一开始也是爱理不理。然后没过多久见他快速融入,将领都夸他好话,这才正视起来,一番观察,心中想:“……哟,皇兄那么一个正经人居然生得这么一个没脸皮的小子,有趣有趣。”两人的交流多了起来。胤祉与额娘、姐姐上课时,已把爱新觉罗家的宗室里里外外分析了个遍,自然包括常宁,也明白常宁在宗室与康熙心中的地位,可以交好,但不宜走近。两人除去这场战役,天南地北什么都聊点儿,却很少聊拉拢话题。如此一来,更让常宁高看一眼,也心惊于这小子懂的极多,皇兄怕是走狗*运才生出这么多能干的小子。酸了酸了,根本比不上。战役有稳有打继续进行着,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清军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继后,骑兵为两翼,攻破噶尔丹上万骆驼聚集而成最后一计"驼阵"[1]。自此,胜利消息频频传,胤禔在此次战斗中确实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远远胜过一般参将。只是他一次次在军令的边缘疯狂试探,偶尔几次擦过线,但都有惊无险,而且其勇猛善战越来越引得武人们的钦佩,纷纷叫好,有人甚至看见清□□之风。胤禔也更得意洋洋,步子也越来越大,乃至于开始得意忘形。裕亲王福全心累的同时,频频劝之,但胤禔正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只觉得皇伯过于胆小。实际上,福全并非胆小,他的用兵之计与他这个人个性一样稳打稳扎。而且正因胤禔以及受到他影响的武将过于外放,他被迫更往里面收,不让军令因为这个陷入混乱,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整个大军的平衡。谁料这却助长大阿哥的威风,让他越来越上头。正因如此,在清军明显占上方,眼看着胜利在望,胤禔立功心切,竟然亲率一支精兵入敌军当中,打算射杀噶尔丹,假如活捉怕是能让他能获得整个八旗的军心,只要军权入手,相当于插上雄鹰的翅膀。福全眼前一黑:……这都什么跟什么!!!噶尔丹是他们能够小瞧的吗?清军之所以捷报频传,还不是因为他们的人数比噶尔丹的人数多两倍以上,又有蒙古部落的帮忙,靠人海战术也能将其拿下,如果彼此兵力平等,谁胜谁败还难说。噶尔丹真的一点儿都不弱,即便比武技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大阿哥胤禔这个时候能比上的,而且这个人相当聪明狡猾,心眼一堆,各种兵计灵活运用。福全忙派人去追胤禔,但因胤禔在军队中的势力,已经慢了不止一步,而且追上,对方也未必会回来。也因此,胤禔的突击非但没有射杀噶尔丹,还被俘虏。那可是皇长子!皇长子被俘对于军心有多么动荡是个人都明白。福全与众将不得不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亲自去救胤禔,同时向驻博洛和屯督军的康熙汇报这个不幸的消息。但博洛和屯却带回来了一个更不好的消息,康熙病重!福全瞳孔地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