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搬进了楼房。
吴蔚然追问村主任程郁的事情,费了好半天功夫才让村主任想起程郁:“你是说家里出了命案,全家只剩下一个孩子的那个是吧?”
村主任架着眼镜回忆:“他也回来了,没要房,只拿了钱,然后就走了。他运气真好,家里人都没了,房子也好些年没人打理,还是发生命案的凶宅,要不是征地,放在手里烂掉都要没人收的。”
觉察到面前这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闻言表情不悦,村主任连忙道:“看我这是说的什么话,不过他家宅基地面积小,赔的钱也不算多,但他当时也没有讲讲价,签了字拿了钱,痛痛快快就走了。”
吴蔚然焦急地追问:“他有说过他去哪里了吗?”
村主任摆摆手,说:“这我哪里知道,我们也不好打听人家去向。若是熟人也就算了,这孩子我总共也没有见过几次,那么小就没了父母被送到孤儿院里,再回来就是大人了,不熟悉,不好问的。”
不知程郁的去向,吴蔚然失落地离开了村主任的家。郊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海城向周边县市扩张的趋势不可逆转,原本大片的农田换成拔地而起的楼宇,吴蔚然站在楼下望着天空,忽然感到绝望。
村主任说得没错,程郁一直是这样孤零零一个人,他身如浮萍,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是吴蔚然没能留住他。
第九十九章
吴蔚然踏进海城市福利院的大门,在主办公楼的大厅里看到墙上悬挂的资助人的照片,翟雁声被挂在显眼的位置,大约照片有许多年不曾更换过了,隐隐有些泛黄,底下的简介也是老一套。
吴蔚然站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往楼上走,他找到福利院院长那里,说明了来意,院长为难地告诉他,现在已经查不到程郁的相关信息了,因为前些年程郁回到福利院,迁走了自己的户口,已经算是彻底离开了福利院。
吴蔚然大为震惊,他没想到程郁的离开竟然如此彻底,他所有存在过的痕迹、勉强能够称之为家的地方,全都没能留住他。
吴蔚然意识到想要找到程郁真的成了一场持久战,他跟公司请了一段长假,决定先回云城去看看。
阔别三年,云城果真天翻地覆,最显著的改变就是云城竟然建成了机场,就建在北城区再以北的地方。机场不大,日常起落航班也不算多,单论吞吐量自然赶不上省城的江城机场,但作为交通工具来说,比以前便捷不少。
吴蔚然从云城机场出来,乘车离开,出租车司机问吴蔚然要去哪儿,吴蔚然沉思许久,道:“去城北工业园区吧。”
司机笑起来,说:“先生好几年没来过云城了吧,现在没有城北工业区了,有两家厂子运转不下去,申请破产,现在只剩金盛一家了。”
吴蔚然没想到竟会是这样,颇为遗憾地感叹一声,司机又笑:“别这幅表情啊,那两家工厂破产以后,被买下来联合改造,现在已经改造成什么文化工艺特色产业一条街了,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来这里办展的人,现在人家那边的员工,过得可比金盛富足多了。”
吴蔚然诧异道:“不是破产了吗?”
司机说:“破产,厂里发不出赔偿金,只好拿厂里的厂房抵债,按工龄给工人折算厂房,原本意思是折成地皮,以后若是拆迁什么的,就赔给工人。结果海城来的老板说不用拆迁,直接就地改造,现在里边的商铺全是以前的厂房改的,地皮又在工人手里,年年收租,可不比金盛当工人赚得轻松容易多了?”
没一会儿出租车停在金盛门前,吴蔚然付了钱下车,这才发现金盛也换了大门,原本普通的铁门和铁招牌现在换成时兴的伸缩门和景观石,硕大一块景观石摆在中间,上边刻着工厂全称,进出也比从前严格很多。
吴蔚然刚在门口站着,就有门卫探出头来,道:“哟!吴科长!是您吗?刚才我都没敢认!”
吴蔚然已经记不清门卫是谁了,他在厂里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结交的人太多,有过交情的人也太多,离开三年,大部分都已经忘了。
但吴蔚然仍是笑了笑,道:“对,是我,您还记得我呢。”
门卫给吴蔚然开了门,将他迎进门卫室去,说:“那我哪能忘呢?您这趟回来是有事?”
吴蔚然愣了一下,才回答道:“啊,是有点事,也是想回来看看大家过得怎么样了。”
门卫引着吴蔚然到登记处,说:“那麻烦吴科长您先做个登记,这两年厂里也在严抓安全生产了,凡是来人都得登记,非厂里员工不能进生产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