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在清词身边服侍, 虽然夫人性子温和,可她并不如知宜熟悉清词的心思,闻言看了清词一眼, 却见她的眸光似隐有忧虑,心下暗自思忖。
正房门口, 宋蕴之顿住脚步,深深一揖:“三姑娘请止步, 在下问候舍妹几句,便回去温书,届时请廖叔带路便可, 多谢三姑娘。”
说着抬头隐晦瞥了外院老管家一眼。
老管家苦笑,他又何尝不知这样不妥?然老夫人不管事,三姑娘娇纵惯了,一向是由着自己兴致来的,他这个身份, 说轻了说重了都不合适。
他只得拱手道:“是。”
宋蕴之有些无奈,国公府的这位三姑娘不知为何, 非要陪他前来,和他讨教了一路的诗词歌赋, 看得出这姑娘幼时应没有认真读过书, 文字的基础并没有夯实, 然她确实是下功夫研读了这几年出的诗集,言辞之间也有一些心得与见解。
但这位明媚张扬的姑娘,文邹邹地和他品鉴诗词,仍给了他一种强烈的违和感,似乎她在竭力地投其所好。然宋蕴之并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安澜院与文晖堂相距不远,今日他却觉得这条路过于长了。
当然,对萧以晴而言,她的心境截然不同。
正是新春里,大多穿得喜庆,然宋蕴之依然是一身天青色长袍,绣以雅致竹纹,长身玉立,腰系白玉祥云佩,天青润白,是极衬他的颜色,温润了萧瑟的冬日风景。
元月里的日光,似已携了新春的暖意,明亮日色下,他眉眼清隽,笑意清浅,走在她身旁,神态专注地听她说话,偶尔品评一两句,声如流珠泻玉,潺潺倾入她的心田。
他的学问已经清词盖章过,是极好的,所以即便他说的内容她泰半不懂,却不妨碍她以一种雀跃的心情去仰望,仰望这出色的男子。
从未有一刻如此刻,她希望这条路长一点,再长一点。
她庆幸这些日子熬过的夜,读过的诗,钻研过的文章,她亦庆幸听了贴身丫头的建议,认认真真地向教她读书的先生,向嫂子请教过不明之处,这给了他与她足够的谈资,虽然读书仍旧是她不喜欢的事情,可是,能伴在他身旁,与他谈论诗书,于她而言,却是一件极幸福的事,她愿意为了这样的陪伴,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样欢喜的心情,一直持续到进了安澜院,持续到她听到他温和有礼的拒绝。
她的心情有一瞬暗淡,转瞬又扬起笑脸,俏皮地眨了眨眼:“宋大哥,其实我也是来探望嫂子的,一起进吧,请。”
话音还未落,她足音轻快地进了屋子,亲亲热热道:“嫂子,瞧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她飞扬的发丝掠过宋蕴之的脸,令他一愣,只得摇了摇头,这姑娘,许就是这样活泼不羁的性子罢。
因知微严格贯彻胡太医的医嘱,不许她见了冷风,清词这几日多在榻上将养。但她怕师兄担心,再加上自觉已恢复大半,下午趁着知微和白露换班,还是换了家常的衣服,略微点了口脂,让气色看起来不是那样苍白,在正屋等待宋蕴之。
白露掀帘,萧以晴便如一只轻快的花蝴蝶般,飞进了屋里,清词只得无奈一笑,指尖点了点她额头:“偏你促狭。”才与她身后慢了一步进来的宋蕴之见礼,笑吟吟道:“师兄新岁吉祥,康健无忧。”说完便伸手:“年拜了,红包拿来。”
宋蕴之又好气又好笑:“当自己还与清轩一样大么?”虽是同辈,原在青州时,她与清轩便常于新岁时,乐此不疲地上演讨红包戏码,而他自觉身为兄长,甘之如饴地被敲诈,结识纭娘后,清词还替纭娘讨要,他更是心甘情愿,只是纭娘,总会婉言推拒,令他遗憾不已。
思及少时往事他有些感慨,看到清词又瘦了一圈更加心疼,他实则早有准备,掏出一个荷包,放在清词手上,故作肉疼道:“幸亏今日备了,不然恐无颜进门。”
清词毫不客气地打开荷包,是两个精巧的小银锞子,一个写着“岁岁年年”,一个写着“平平安安”,遂满意道:“这还差不多。”
两人相视一笑。
萧以晴在旁,颇感羡慕又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盖因宋蕴之看向嫂子时疼惜的眼神,打趣的话语,是方才与她言他之间,那种客气疏远完全不同的熟稔,她们仿佛自成一个世界,别人很难融得进去。
她忽然想:哥哥看到嫂子与宋大哥在一起时,会否也是这种感受?
她不想承认,自己于这一刻竟有那么一丝小小的嫉妒,于是,忍不住故作无意道:“呀,真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