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说完,里面没有回话。不久一个须发全白,长相儒雅的老头走了出来。这老头王道秋在今天告御状时见过,正是那严嵩。
看到严嵩满脸和蔼的出来亲迎,王道秋忙抢先拜道:“后学未进王道秋,拜见首辅大人。”
双方这是第一次见面,还没有确定师生关系,所以王道秋现在以官职称呼严嵩。
而严嵩听完王道秋的话后,脸上还是挂着和蔼的微笑,双手扶起下拜的王道秋,笑呵呵的说道:“祖一在一个月前就差人,将你的门生帖和他的荐信,送到我这里来了。我也早把你的名字记在了门生薄里,以后私下里我们可以以师生相称。”
“谨遵恩师命。”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良桢啊,屋里谈,屋里谈。”
双方师生名份谈定,王道秋以“恩师”称呼严嵩,而严嵩则以王道秋的字,称呼王道秋。
进到房间里,王道秋见到了严嵩的那个独眼龙儿子严世蕃。不过不同于《大明1566》里的那个一脸凶相的严世蕃,王道秋现在看到的这个严世蕃,人比较消瘦,穿着一身宽大的生员服,手拿折扇,除了那个独眼龙眼罩有些影响颜值,其他地方妥妥的都是斯文体面人。
一见到严世蕃,严嵩就热情的给两人作介绍。严世蕃对于今天御前,王道秋能怒怼严家的死敌大魔头夏言。弄的夏言现在变成了次辅,还得远离权力,在家闭门思过三个月。他很高兴,对王道秋也很热情,让王道秋叫他“东楼”。
大家一顿客气完,王道秋就按着规矩,在这儿向严嵩行了拜师礼。
走完程序,双方名份完全确定,坐下来就又是一顿扯东扯西。正如历史书上记载的一样,严嵩这人和夏言在为人处事上有着天壤之别。严嵩从不像夏言那样恃才傲物,把别人不当人。不管他内心怎么想,反正在面上他对别人都很客气,能顾及到别人的面子,能让你跟他一交流,就不自觉的产生亲切感。用咱后世的话说,那就是严嵩这人很有亲和力。
说着说着,政治人物吗,很自然的就把话题扯到了国家政策上。而王道秋也适时的把后世对这一时代的一些分析,以及后世那些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透露了出来。
当然后世网络社会里久经考验的,王道秋他早在网上刻苦学习了,所谓的职场生存手册。于是他对严嵩的这些划时代信息透露,只点一个思路,装着自己也是只是个朦朦朦胧胧的不成熟想法,很不确定的样子。
反正就是让大佬知道自己有慧根,值的培养就行了,至于风头吗,不岀也罢!毕竟一个学生,你让老师觉得他在你面前,就是个土老冒乡巴佬,你说他尴尬不尴尬,他还会不会跟你一块儿愉快的玩耍?
一阵畅谈下来,王道秋哄的严嵩和严世蕃都很开心。不知不觉三人就聊到了外面三更更鼓敲响。
看时间这么晚了,严嵩笑笑说道:“良桢啊!你看为师这一把年纪了,还如此孟浪不知时辰。今日与良桢一谈,为师受益匪浅,很好很好!今日已晚,你我师生改日再聊吧。在这最后,为师要提醒你,良桢你堪称百年难出的天纵奇才,会试后你肯定是要入翰林院的。翰林院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是国家储相之地。也正因为此,有些少年才俊入了翰林院,就得意忘形,忘了努力。终日的上班时就西汉的文章、盛唐的诗句;下班时间舞榭歌台;良桢你莫要学他们,你入翰林院后要多看历朝典章制度……。”
“行了,行了,爹,会试还要等到明年二月,会试完还要殿试,等良桢殿试完入翰林院,离现在至少还有七八个月呢?你不用这么早就交代。”
看时间都这么晚了,严嵩又啰嗦上了,严世蕃就不满了,岀言呵斥了严嵩。
严嵩一生只娶了一妻欧阳氏,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恩爱一生。严嵩这一辈子也从没纳过妾,真真正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而严世蕃正是严嵩与欧阳氏的独子,自小就被严嵩溺爱。
所以严嵩这一辈子,哪怕最黑他的历史砖家也承认,严嵩他在外面不管多奸臣,但在家里他绝对是个慈父、贤夫。如此位高权重的男人,一辈子只与自己的发妻白头偕老,试问天下有几个男人能做到?那能做到这一点的男人,他又能坏到哪里去?
不过也正因为严嵩这居家好男人的属性,才害的他严家凄凉收场。毕竟如果严嵩在严世蕃面前是严父,而不是慈父,他严家可能就不会走到那一步。
看着严世蕃呵斥严嵩,严嵩却一点也不生气,王道秋这会儿心里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