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不想他去,但是给了他三年的时间,已经够了,“谢谢姐姐。”
林依依:“那姐姐和姐夫走了。”
林三军:“嗯。”
肖宇骑着自行车,载着林依依去了东山村生产大队,经过洪茶生产大队的时候,肖宇道:“看到了吗?那一整片半山的茶树,都是洪茶生产大队的。那么多的山地用来种茶,所以洪茶生产大队用来种庄稼的山地就少了。”
林依依:“那可以开荒啊,开荒之后,山地就多了。”
肖宇:“开荒的山地多也没有用,他们要采摘茶叶,就是山地再多、庄稼再多,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采摘茶叶是上工,种植丰收庄稼也是上工,对他们来说都一样,可茶叶是他们的先辈一辈又一辈的传下来的,所以他们不舍得割掉茶叶。”
林依依想不明白,有什么比吃饱更重要呢?不过,大家的想法不同,她也不能评论。
到了东山村生产大队,两人直接去了秦家。
8月份是农闲的季节,既不用种植、也没有粮食要丰收,所以很多老百姓要么忙忙自留地的活,要么去打零工,也有很多人就在家里休息。所以肖宇和林依依来秦家的时候,路上看到的人不少。
比如,秦二舅娘就看到了:“小鱼儿、一一,你们怎么来了?”
肖宇停下自行车,林依依从自行车下来:“二舅娘。”
肖宇:“二舅娘。”
秦二舅娘看到了自行车上的东西,又笑着对林依依道:“哎。”
林依依:“我们来看外婆,不知道外婆在不在家。”
秦二舅娘道:“你外婆这个时候可能去摘野菜了,我跟你一起去瞧瞧。”
林依依:“好的。”
秦二舅娘:“对了一一啊,你们给圆圆说亲了啊,听说那是个公安,我见过一次,人长得挺俊挺高的。”
林依依道:“是的,是宇哥的同事。”
秦二舅娘:“一一啊,等咱们家兰花长大了,你也帮忙给她说个亲事啊。”
林依依:“兰花?”
秦二舅娘:“是我孙女,今年11岁了。”
林依依:“……那还早着呢。”让她给11岁的小姑娘说亲事,也亏秦二舅娘想的那么远。
谈话间,他们到了秦外婆家。
秦圆圆正在切猪草,看到他们来了,赶忙起来:“表哥、表嫂,你们来了?”
林依依:“来看看外婆,外婆不在吗?”
秦圆圆:“外婆去摘野菜了。”老人家坐不住,反正挖野菜也不累,所以家里人就由着她了,“你们坐一会儿,我去叫外婆。”
林依依道:“好的。”
秦圆圆给林依依和肖宇倒了茶水就去叫人了。
秦外婆就在山脚下挖野菜,挖挖坐坐,也没走远,所以秦圆圆很快就找到了她:“奶奶,二表哥和二表嫂来看您了。”
秦外婆:“小鱼儿来了?”
秦圆圆:“是的。”
秦外婆:“走走走,快回家。”说着,走的比秦圆圆还快。有些老人家亲孙子,有些老人家亲外孙,秦外婆就是亲外孙的老人家。倒不是说她不亲孙子,而是孙子每天在眼皮子底下都能看到,这就越看越嫌了。
秦外婆还没到家门口呢,就朝着里面喊:“小鱼儿、小鱼儿媳妇……”
肖宇赶忙过去:“外婆。”说着,扶住老人家。
秦外婆看着他,眼睛泛红:“你来看外婆了?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三个外孙里,她最喜欢肖宇了,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肖宇小时候机灵,也会哄人,再加上他又是龙凤胎,所以家里的长辈都疼他。
不过去了军校,又去了部队,以前会哄人的孩子长大了,现在要他开口说话都难。
肖宇:“现在才来看外婆,是我不孝。”他是很久没看到外婆了,得有一年了,最近一次看到外婆,还是新房子办酒席的时候。这也不怪他,这年头如果没有大事情,都不会太走亲戚,就是走亲戚了,也是秦香菊来走动的,肖宇这个儿
子不会来。
秦外婆:“你是公安,人民好同志,你忙,外婆知道。”
肖宇惭愧,就是忙,也不至于没有时间看外婆。
肖宇:“我媳妇给您买了饼干、奶粉,她成了公社干事,原本家里要庆祝一下,办两桌,但是又想着过去那么久了,所以就不办了,也省的大家来回太麻烦。”
秦外婆:“一一真是太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