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就按这个方子,去给我抓三剂!”
原来,这位刘若清是个聪明人,他感觉自己这次的症状和上次的没有区别,就放心地服用了王孟英以前开的方子。
结果,三剂药喝完后,病又好了。
下属们都惊叹不已。
后来,刘若清又找了个机会,来到杭州,把这个事情向王孟英讲了,王孟英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病看来发作是有规律的啊,恐怕明年的秋天它还会发作,这样吧,我开个方子,明天夏天的时候你就服用上,提前来堵截它。”
于是,就开了个培土胜湿的方子。
在第二年的夏天,刘若清就按时服用了这个方子,结果秋天就没有犯病,而且,从此以后,这个病也再没有犯过。
说到王孟英,这人治疗疟疾确实很厉害,要知道放古代,这是个很缠手的病啊,它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曾经在全球肆虐,清朝宫廷里也曾经畏之如虎,各位御医也是束手无策,后来是洋人进献的金鸡纳霜才算解决了问题,王孟英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当时又有一位张同志也患了疟疾,这位的症状是:寒少热多,每两天发作一次,刚刚发作两次,人的身体就感觉消瘦了下来。
张同志的消息比较灵通,听说王孟英治疗这个病有点绝活儿,就赶快托人把王孟英请到了家里。
王孟英来了后,一诊脉,也皱起了眉头,说:“您的脉是弦细脉,而且脉搏跳得比较快,尺部感觉明显。你的病都在什么时间发作?”
张同志急忙回答:“都在子夜发作。”
王孟英:“还有什么症状吗?我看你的嘴唇有些干啊?”
张同志突然想起来了:“是啊,就是口特别的干,总想喝水!”
王孟英点点头:“明白了,你这是足少阴热疟啊,只发作了两次就突然消瘦了,千万不要轻视这个病啊!”
张同志忙点头:“我也知道来者不善啊,所以才急着找您啊。”
王孟英:“我这里有对证的药物,但是有个条件,您服用就可以了,千万别再找其他的医生商量。”
张同志很纳闷:“为什么呢?”
王孟英笑了:“他们一定说这不是治疗疟疾的药啊,所以,您就只管自己服用吧,好吗?”
其实这位张同志早就知道王孟英是高手了,于是欣然同意。
王孟英就开了付药,成份如下:“元参、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天冬、龟板、茯苓、石斛、桑叶”。
张同志也感到对此问题必须严肃对待,于是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立刻喝下了一付药。
喝完一付药以后,这个疟疾就好了。然后王孟英又开了点滋阴的药物善后。
是的,服用了一次,病就好了。
只见他开了些滋阴凉血的药物,也没见专治疟疾的什么青蒿啊,柴胡啊,还有什么现代药理研究能够杀死致病微生物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啊!
中医讲究个刨根问底,病症,有的时候并非是病根,王孟英治病的手法便是如此,中医把人的身体看成是阴阳结合的整体,阴阳平衡,便是没有病的状态,所以在中医的理论上,是所有病都能治的,这也是如今许多骗子打着中医旗号骗人的原因之一。
只是那些骗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愣是把中医给祸害成了现在的模样,林枫觉得自己有必要整理一本古代那些医生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世人知道中医的一些事迹,不过,推广中医的事,得慢慢来,中医所处的环境,并不乐观。
第580章 规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林枫深知其中道理,所以他按照当初王孟英‘治其所以疟’的原理给周怀远写下固本培元的方子后,便将双手负在身后,目光扫向其他的专家,那些专家也问周怀远要了药方,有的在看了药方后便立即给周怀远把脉,一时之间,说法五花八门。
毕竟,对于众人来说,这个来自乡野的蔡玄武虽然有些手段,能将算命之类的玄学之术和中医联系在一起,说得头头是道,并且连柳屹诚大师都能唬住,但现在他是替一个二十左右的毛头小子出头,那就得经得起他们的考验。
在粤东开拳馆有那里的规矩,到国务院专家医疗小组当保健专家,也是有规矩的。
而且,规矩何其相似。
都是站出来,接受各门各派的挑战。
既然林枫想要靠李老的关系进入国务院专家医疗小组,玩不起,那就放弃,想玩儿,就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