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奉孝夫人是花姐[综] > 第140章

第140章

曹操屯兵濮阳未离开,袁绍突然表其为东郡太守。

曹操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坐在房中一夜未曾安眠。

他终于,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了。

这么想着曹操就想到之前程昱为他规划的那个计划,先夺东郡,再谋陈留,最后自行兖州牧,他站起身来,打开房门走了出去,看向漆黑夜空中悬挂的一轮弯月。

夜风习习,吹散了他心底的思绪。

当初他在洛阳知道董卓此人不可为谋,拒绝东郡太守之位后又领骁骑将军,奔逃后陈留起兵,却不曾想到如今转了一圈,居然又成了东郡太守。

由此可见,这东郡被就该属于他的,如今又该推辞些什么呢?

难道真的要屈居在陈留张邈之下么?

纵是好友,也不甘愿的。

这么想着,曹操心潮澎湃的执刀刻了家书,还有给荀彧的政令,择日将陈留残余部众以及俘虏全部都带来东郡,陈留那块儿,他不呆了。

阿婉接到书信后先是起身来回走了两圈后,才平复那略显激动的心情。

然后便立刻去寻荀彧。

果然看见荀彧已经和戏志才讨论关于转迁东郡之事了,她走过去,将手中家书递给荀彧:“两位先生先看看吧,我先让子龙将此事告知那些将士们,还有俘虏们。”

“大娘子,如果我们走了,那长恒长罗开垦的田地……”荀彧站起来,蹙起眉头问道。

毕竟春耕的种子下了田,没有收获就走,他们的损失太大了。

东郡那边的情况曹操也写了不少,它一头接壤陈留长恒长罗,另一头接壤青州,与青州之间只夹杂着济北的一小片地界,青州如今黄巾军猖獗,恐怕届时得驻军聊城,以防黄巾之乱。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东郡饥荒。

那边农桑搁浅,民不聊生,就算现在去开垦田地,恐怕这第一季的粮食是来不及了。

“先派兵驻守,待第一季的粮食收好了再走,兔舍可以先转移过去,接着大面积种植苜蓿,苜蓿人可食用,还有……到了东郡后得让当地百姓一起开垦荒田才行。”

说到民生阿婉也有些头疼。

“如今具体情况我亦不知,等到了东郡再做打算吧。”

荀彧和戏志才点点头。

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于是很快两个人就动了起来。

赵云那边召集将士,统计俘虏,荀彧那边通知各位随军家眷,戏志才那边则是将粮草以及兔舍那边给统筹好,一时之间忙碌至极。

曹氏一族,丁夫人和卞夫人带着孩子以及唐氏带着几个孩子在赵云的护送下第一批往东郡而去。

曹昂和阿婉留下坐镇。

临走之前,阿婉特意将徐庶母亲徐娘子交给了丁夫人,并言明:“娘子乃是好友之母,望母亲照顾一二。”

“且交给我吧,阿婉放心就好。”

丁夫人收下徐娘子,并言明会会护她周全,阿婉自然相信丁夫人。

等赵云从濮阳回来时,带回来曹洪,夏侯惇两队兵马,他们过来是来押送那些俘虏往东郡而去的。

俘虏们走后,阿婉他们终于也要走了。

临走之时,百姓们争相来送,尤其是阿婉,自从春耕开始,她便一直活跃在这些老百姓的视线中,她的沃田之法,新育苗法,还有建造兔舍,一个个举动都被这些老百姓看在眼中。

尤其是兔舍,有些老农也私下里在家中养兔,却总是没多久兔就生病,一命呜呼,而兔舍中千余只兔却无一病亡,每日里部曲喷洒的药汁成了这些老农眼中的神药。

老百姓没有学识,甚至是愚昧的,却也能看出这位大娘子教导他们的是多么了不得的吃饭手艺,他们私下里偷偷称呼阿婉为‘司农仙子’,甚至还有些老农为她编纂故事,再结合曹昂透露出的驯鹰。

阿婉的形象在这些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被神化了。

如今他们的仙子要从陈留离去,转往东郡。

长恒与长罗两地百姓,有些人已经决定回去收拾细软,跟随他们迁往东郡居住,哪怕情况艰苦些,只要跟着这位曹大娘子,总是饿不着肚皮的。

最后还是阿婉出面说话:“如今我转虽转往东郡,长恒长罗两地春耕却已经完毕了,若你们真想迁往东郡,也得等这一季的麦子收割后再去啊,不然,便是有万千的办法,无粮种土地里也出不了庄稼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