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运帝继承大统后不久,便曾御驾亲征,虽未曾改变战局,却让臣子们知晓,这位年轻的皇帝可不像先帝一般宽仁,颇有些锋芒,可那又能如何?
现今太庙中还立着太祖的‘四誓碑’,嗣君继位,入而跪读,其戒有四:不和亲;不割地;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祖训不能杀文人,文官们胆子自然大一些,但祖训也说不能割地,和谈自然就难一些,滞留在边境的大军只后撤二十里,却不敢收兵,人吃马喂的可都是银子。
北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和亲,否了,兴国女子不适应北蛮生活;二是赔偿,否了,打了好几年的仗,兴国也没有余粮;三是共享幽州,一家一半,否了,祖宗基业寸土必争。
北蛮急了,那就继续打吧,兴国也不含糊,两国使臣随即大打出手,挠头抓脸揪头发,却无人敢用兵器。
北蛮比兴国更受不得继续开战,这一点景运帝很清楚,潜伏在北蛮的兴国细作不断的将北蛮王庭的消息传到京都,北蛮王庭犹如九龙夺嫡,老可汗气得没事儿就晕厥一阵子,这种时候谁愿意领兵出战离开王庭?
按理说这种时候,很容易将和谈谈拢,可兴国在北蛮有细作,北蛮在兴国又怎会老实?朝堂上进一步退一步的争论被北蛮使臣气急败坏之时说了出来,消息传回京都,景运帝下旨严查!
谁查?自然是皇城司下面的皇城探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