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哥一手摸着自己的心口哎呦哎呦的叫个不停,一想起下午打完电话花了那么多钱,心疼的叨叨了一路。
原本付钱的时候赵大哥也是肉疼的紧,可本就是为了开店挣钱做准备,又加上还有一个堂堂八尺男儿一直在旁边儿跟个老太太似的,气若游丝的捂着胸口哎呦个不停。
听得耳朵苦不堪言的,心里好像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赵二哥哎呦了一路也不见自家大哥安慰几句,一回家就跟赵二嫂吐槽,俩夫妻心疼的一起哎呦哎呦。
二牛长叹一口气,淡定的开始收拾碗筷,主要是已经习惯了自家爹娘捂着心口叨叨了,等睡着了就安静了。
第二天,赵家俩兄弟特意让狗蛋儿去学校帮二牛给老师说一声。顺带带上了三牛这个小跟屁虫送到学校去。
电话亭的老板就又准时看见赵家兄弟俩,悄摸不着痕迹的打量赵二哥,脑子里全是昨天赵二哥哆哆嗦嗦掏钱的样子。
看到这个大人嘀咕了几句,小孩子就接过电话边说边念叨,时间长到后面的人不耐烦的催促。
另一边,赵卫国等电话挂了才长舒一口气,终于是给二哥讲清楚明白了。
没想到小时候一说念书就打滚儿耍赖的二哥,这会儿做事儿都这么严谨了。还幸亏有个大哥在一旁提醒着,不然估计等说完话二哥心疼的要晕厥了。
不得不说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卫国说对了。
赵二哥说完才想起时间这个问题,一听说电话费脚下都软了。
好在是一旁的赵大哥心里有准备,预判了老二的反应一把提了起来,省的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
二牛无语凝噎……摇摇头,赶紧去推自行车。
首都这边日子过得平淡,老家赵大哥和赵二哥店铺弄得风风火火的。
不知不觉间都到了年底,赵小妹的肚子是越来越大了,好在初中马上就要放学了。
转眼就进去入1982年。
一连着几场雪后,天气变得更冷。路面的积雪逐渐踩踏实了,越发的打滑不好走。
好在学校都已经放假,赵小妹挺着大肚子也不用担心路上太滑摔跤,李杨也几乎不离身的盯着。
大丫二丫和赵卫国这个三叔也不骑车子,每天都是步行上班儿,实在是路上打滑的太厉害了,本就不远还不如直接步行过去。
大娃二娃这两天每天等中午天气稍微暖和点儿,就带着俩弟妹出来滑雪,兄弟俩特意自制了一个人力拉雪橇。
小孩子本来就闲不住,这一到冬天每天待在家里无聊的紧。
三娃每天看小人书、图画书和自己画画还好一些,小鱼儿是个闲不住的,又在家里就瞅着窗户外面的世界。
小嘴巴叭叭个不停,话里话外都是想出来玩儿的意思。所以,大娃二娃两个哥哥偷偷做的给弟弟妹妹的惊喜。
小鱼儿每天都盼着中午滑雪撬的时候,有个盼头小家伙也就不闹着出门玩儿了。
赵父赵母来首都都半年了,要不是要照顾小闺女儿,老两口早就待不住想回老家了。
一家人白天就都在客厅里,老人家节俭惯了怕白天每个卧室都弄暖和了费碳。除了张宁,家里人一致决定白天在客厅里待着。
客厅还有李杨和赵父动手搭的床,让几个小孩子在床上玩儿。
“来,喝点儿奶茶。”赵母把刚熬好的奶茶倒到小茶壶了,每人给倒了一碗。
赵小妹靠坐在沙发上,低头捧着热奶茶慢慢儿喝,喝完一碗又让李杨倒了一碗:
“娘,现在熬奶茶的手艺是越来越厉害了。”
不说其他人,赵父就第一个出声儿:“那可不,你们娘的手艺那是这个!”
其他人瞅着自己爸/爷爷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没忍住笑了出来。弄得赵父吹胡子瞪眼儿的。
还是赵母看不下去自己老伴儿被欺负,没好气的瞪大眼睛:“咋的?你们爹/爷爷说的不对?”
其他的人瞅着赵母大有一种‘你敢点头说是,老娘立即灭了你。’的感觉,识趣儿的赶紧摇头表明立场。
正在看报纸的李老也笑眯眯的瞅着一家人,心里面是暖呼呼的,老头子临老也不再是孤家寡人了,有儿有女有孙孙的。
张宁想起之前碰到杨叔的事儿,再三犹豫觉得还是得让李爷爷知道,这么想着便也说:
“李爷爷,我放假前碰到杨叔……杨叔说最近李书闻又带着老婆孩子去家属院儿闹了半天,最后眼看是家里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