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份模板,大家可以先看看。”
朱高炽命周星月给每个人发一份资料,这是明年陶瓷作坊的支出计划。计划做的并不是那么详细,但大体框架却在。
“计划就按照这样做。明年开年第一件事就是财政计划,由姚师负责。”
朱高炽完全把姚广孝当作工具人使用,他确实有能力,不过也就是这样了。
这个帝国里有能力的人非常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姚广孝看完朱高炽的计划后,心头剧震,不由重视起来。
古代帝国的发展都是极为粗糙的,只要不起义就算是盛世。
朱高炽的计划却来自后世的理念,此时治国需要的是精确,手段更加精致,自然让姚广孝大为吃惊。
年前无事,朱高炽便把学堂的事儿给揽下,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先培养几个用着比较顺手的人,所以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培养。
能来做奴仆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不怎么样的,像那种落难小姐之类的,几万人里挑不出一个来,大多数都是几辈子都是农民。
这样的人,就算有聪颖的,也是极少数。
所以朱高炽压根就没想过要培养什么大师,只是留下些种子,以他皇帝的身份,很容易就能着书立说,开宗立派。
等过几百年,想必中华不必再遭受历史上的侮辱。
学堂准备设置在西院,西院原本是个佛堂,用来给姚广孝念经用的,不过这个家伙显然不是个正宗和尚,所以没用过,一直闲着。
朱高炽命人收拾出来,又准备些粉笔黑板之类的,便准备开班授课啦。
但其中的难题是笔。
毛笔是非常伟大的发明。但在书写时也极为不便,而且速度慢,工业化时代淘汰也是正常的。
但此时,毛笔就是唯一的书写工具,既然要开班授课,笔的问题必须解决。
解决的办法别出心裁,朱高炽认为毛笔不行,为了以后方便,必须要教授硬笔,但硬笔用什么?鹅毛?还是钢笔?
鹅毛用着更不舒服,钢笔造不出来,头疼两天,偶然见张瑾瑜戴着个玻璃制作的珠子,细问下方才知道玻璃中华大地上早就有,但是一直都当作装饰品使用。
西方是想尽办法让玻璃变得透明,而中华是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让玻璃不透明,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就是典型的科技树点错的行为。
但有了玻璃就让朱高炽很高兴,立刻去命人找药玉窑,烧制出一批玻璃笔,这玩意可比鹅毛要好得多。
笔的问题解决,开班授课没问题了。
至于人,除了周星月是必须要学的,其余的人都是从家里的奴仆中选的,不拘男女,但这个大家庭也不能不运转,所以朱高炽第一次只选十个。
这十个人刚好五男五女,他们学会后,就能带动一大批人。
人选确定,腊月二十三小年,授课正式开始,授课是晚上进行,虽然不方便,但也没办法,这些人毕竟是家里奴仆,不可能让他们脱产学习,成本太高。
五个男仆身份不一,有刷马的,有倒夜香的,还有专门跑腿的,朱高炽几乎没见过他们,五个女的却有些意思。
其中一个是来自徐王妃的丫鬟,她聪明伶俐,自愿报名。还有个则来自谭姓小妾的侍女,据说是谭夫人叫她过来的。
第一节课朱高炽把这些人召集过来,心中非常感叹。望着十个人以及跳动的灯火,他心里则倍感惆怅,更加想家。
他将在大明过第一个新年,而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朱高炽咳嗽两声:“诸位,大家好,我是朱高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是为了学习知识。首先要说的是,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朱高炽指着周星月:“你来说说。”
“是为了更好干活。”
“错!所有的动物都会教会后代该如何捕猎,那不算是知识吗?那也是的,而我们人类学习知识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也是为了生存……”
朱高炽讲了小半节课,把知识的主要作用列举出来,先让他们有个直观感受。
尤其是让他们明白,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满足他这个世子爷的癖好。
“我们先学字母。这些字母来源于西方,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你们现在不要问是从哪里来,说了你们也不明白,跟着我学,啊——”
……
“好,你们自己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