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
祝荣跑到知府衙门哭,把事情经过说了,知府勃然大怒,“好你个徐安,仗着你与魏国公有些关系,竟然敢如此为所欲为!”
知府大人立刻点起标兵,命人捉拿徐安。
徐安向来不把官府放眼里,听到有人来拿他,指使护院将知府标兵打一顿。
知府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命杭州卫带了一千人前去捉拿徐安。
徐安在家里听到这个消息,猛拍桌子骂道:“这厮成心跟我过不去!”
一千余人将徐安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他也不敢反抗了,束手就擒。
千户对徐安道:“大官人你这可做得有些过分。知府标兵那是朝廷脸面,杀标兵形同造反,你怎地这么糊涂?”
“兄弟还请关照关照。”
千户道:“正因为咱们是兄弟,我才提醒你一句。
我是没办法放了你,但你不是有关系吗?
那就把事情闹大,请他们出手帮忙。”
徐安苦笑,他跟魏国公徐辉祖确实有些关系,不过都出了五福,他连见都没见过徐辉祖,怎么请他帮忙?但千户的话提醒了他。
如今单靠自己硬抗不行,还得找外援,于是便寻到杭州转运使的头上。
杭州转运使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判断知府的做法是为了面子。
如今圣上喜好儒学,对达官贵人没有丝毫好感,想了想干脆把这事呈上去道奏折了事。
愿意巴结徐辉祖的人多如牛毛,奏折到了朝堂,有人一看这杭州知府事闹得这么大,便弹劾他公报私仇。
这事闹得建文帝都知道,不但祝荣没想到,知府也没想到。
建文帝整日里处理国家大事,繁琐得很,好容易有个比较有趣的事,便多问几句。
黄子澄、齐泰这些围绕在建文帝身旁的人,都以大儒着称,对这样的事自然不会姑息,便命三司调查。
三司调查的结果很快,这毕竟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结果却叫几个大儒极为愤怒,他们愤怒的不是朱高炽,而是杭州这些商人毫无底限。
奉天殿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立于龙椅下,年轻的建文皇帝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建文道:“这个案子该怎么判?”
齐泰道:“两人皆该杀!”
黄子澄连忙说:“不可,依我看,这商人该杀。徐安实乃为国除害。”
方孝孺不同意两个人的观点,道:“商人可用,徐安该杀。”
建文帝头痛,三位师傅的意见不一致,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往常三位师傅的意见都是差不多,他觉得很舒服。
可今天就为了个商人,以及一个远得没边的皇亲国戚,三人意见完全相左。
齐泰先道:“商人私自下海,违反祖制不说,还与朱高炽做生意,这赚来的钱财,都会铸成杀死我士卒的利刃,因此该杀!
再说那徐安为富不仁,仗势欺人,殴打小二致死,按律当斩。”
黄子澄很不同意这个说法:“商人叛国在先,徐安殴打致死在后。
徐安是为国除害,绝不能杀,否则岂不是人人都要与燕逆做生意?
到时候,我大明处处被渗透。
欲打击燕逆,必然要断绝与燕逆的往来,北平地少,产出不了多少粮食。”
建文帝看看方孝孺,道:“先生你什么意思?”
“商人可用。燕逆并不阻碍其他人前往北平府,我们可以利用这点,送大批人手进入北平府,再发大兵猛攻,一举拿下北平。
至于徐安,他触犯大明律,自然该杀。
陛下,燕逆这近一年来不断壮大,我们不得不想些其他招。
送人进入北平府,不但能在关键时刻策反,还能截取非常多的情报。
此举对我们百无一弊,何不试试?”
建文点点头:“方先生说的极是。燕逆现在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掌握消息。这是个利好。”
黄子澄不同意,“不行,这绝对不行。
祝荣重利轻义,哪能说用就用,就算要用,也要用我们自己的人。祝荣必须杀,震慑宵小。”
师徒四人商议半晌,决定两人都杀,但私底下派人前去北平府,代替祝荣。
至于替代的人选,则是名叫周正的人。
周正是王忠的侄子。王忠是建文帝的贴身太监。
几个大儒并不想用太监的人,但他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