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其实就是用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微观结构,以此调整配方,制作合金,但这项技术需要的前提条件是显微镜,而且是大倍率的显微镜。
朱高炽心中暗想,回去试试。
对工匠们完成任务,朱高炽从来不吝奖励,每人赏银二百两,团队赏银五千两。
他们从北平跟来,还未能在此安家,朱高炽决定再拨钱建造职工宿舍楼。
但朱高炽与朱棣显然都太乐观。
次日,代王上书,建议朝廷释放方孝儒的家人。
朱棣震怒异常,当杨士奇把这份奏章送给他时,他看完直接扔了!
“混账东西!这是要造反吗?”
代王上书,虽然只是个小事,但却格外严重。
因为亲王不同其他人,他是亲王,理论上拥有继承王位的可能。
这样的人跟士子搅一起,怎么能叫人放心?
朱棣恼怒也可以理解,方孝儒之死本就是普通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一个文人,就算名望再高,对国家来说,也不过如此。
但方孝儒之死先是闹出来伏阙上书,接着又闹出来代王上书,这是当朱棣不会动刀子杀人吗?
朱棣命杨士奇立刻起草诏书,把代王大骂一通,并且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朱高炽连忙劝阻:“父王,不能直接罚俸,此事怕另有隐情,发份诏书即可,否则又要被人拿住把柄。”
朱棣道:“你是怕那群酸儒?哼!”
朱高炽道:“不是怕,而是现在没必要,我们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
“什么事儿?”
“舆论。”朱高炽道:“舆论乃是国家喉舌,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里,绝不能沦为任何人的私器。”
朱棣皱眉:“你说的什么东西?”
朱高炽叹息:“就是朝廷要有个地方可以跟百姓说话,解释国策,宣传国策。”
说到这儿,朱高炽特意强调:“千万不能依靠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