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来,朱高炽下令收工。
回去后廖勇道:“殿下,此事怕有变啊,要不,清查还是暂停为好。”
朱高炽冷笑:“暂停?说得倒是轻巧,天下人都看着我们,说停就停,哪有这样的事儿。”
廖勇苦着脸:“可这未免代价太大,天下人如何看殿下?”
“天下人自然有天下人的看法,本宫还能管得了他们?
且再等几日,看看报纸的效果再说。”
朱高炽报纸上写的文章,是赋税与国家的关系,当然也可以看做是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着作,周星月接到朱高炽的信,立刻着手安排报纸排版。
儒家的绝招,就是煽动舆论,但朱高炽完全不怵。
因为报纸是他控制的,而儒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舆论阵地,因为他们造不出报纸。
除此外,朱高炽又命人向大儒约稿,就写赋税与国家的关系。
过几日,朱高炽接到报纸,翻开看看,很满意,便命人在山东散播这样的报纸。
报纸中虽然没有明确点控价的名字,但其中举的例子很明显就是孔家,报纸一出汹涌的议论忽然分化成两个派别。
有人支持对孔家田亩清查,毕竟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区区一个孔家算不得什么,但天下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人反对清查孔家,认为孔家是圣人苗裔,理当有些优待。
私下里吵吵嚷嚷他们还觉得不过瘾,有人试探着往报纸那儿投了份稿件,谁知道竟然被录用,还给了他稿费,这让小书生欣喜若狂。
该书生又是支持清查的,反对者一看,也写了稿件给报社,没想到也被录用了。
于是就出现罕见一幕,大明提前几百年开启报社论战模式。
报纸发型这么久,销量一直不高,但这两篇文章一出,好家伙,瞬间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