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本书,基本上能涵盖所有读书人。
因书得了封赏的人足足有四十多个,甚至还包括建文朝余孽,金陵城几乎成为文人圣地,无他,新版本易读印刷清晰,远超雕版本,而且又便宜,谁不想要?
就算不看,也想来本收藏。
书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到山东,孔公鉴拿到书后仔细翻阅,看完大发脾气,把族中几个耆老、读书人召集来,指着书道:“这朝廷是挖断咱们孔家的根!”
大伯爷翻着书道:“这……我们能怎么办?朝廷以此为蓝本考试,咱们一点光都没沾上,日后地位还有吗?”
这种事情不用他说孔公鉴也知道,道:“那就挑错,给他们挑错,哪怕是文字错误都挑出,打击权威,我就不相信,他们还真能一点错都不出。”
孔公鉴脸色通红,憋的。
实际上整个孔家的气氛都压抑无比,朱高炽虽然没有明确说针对孔家,可是只要不瞎就能看得出,太子爷很不喜欢孔家。
整个山东全被封起来,商贾自然可以往来,但大规模起义根本不可能,所有关隘要道皆有大量官军驻守,就连山东地区的响马都少很多。
更可怕的是,大家还没什么反应。
去年山东地区棉花大丰收,山东棉纺厂大肆扩大规模,又在四地建立分厂,棉布在山东几乎完全取代其他布料,什么绢帛丝绸,都挡不住棉布。
因此而受益的人不可胜数,他们会闹起来才有鬼。
但孔公鉴可不愿意这么憋屈,他秘密召集了四十多个大儒,孔家供应吃穿住用甚至女人,全力挑错,甚至他还想抢先出一般注解集,以此增加孔家的话语权。
孔子的名头还是很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