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大明:燕王长孙,开局教朱棣起兵 > 第268章 伏尸百余里

第268章 伏尸百余里

燕将们受伤严重换来的战国就是南军更惨淡。

都指挥盛庸在南军中任参将,他带领的万余兵马被硬生生杀到崩溃,还存活着的士卒们拼命逃窜,后方的督战队都杀不回来。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绝大多数南军都已经崩溃,开始逃窜。

一处出现逃兵就有可能带动全盘崩溃,更何况是大部分溃逃。

南军大势已去!

这边的消息很快传到李景隆耳中,他久攻南军后军不下,如今知道大局已定后也开始逃跑。

南军仓皇逃窜,不少士卒为了逃命将手中的武器丢掉,甚至还解开身上的战甲扔在路边,只为了提升逃跑的速度。

燕军一路追击至南军大营,留守大营的主将乃越嶲侯俞通渊,与他一起的是陆凉卫指挥滕聚。

俞通渊乃开国名将,河间郡公俞廷玉幼子。

其长兄俞通海在平定陈友谅中居首功,亦参与平定张士诚,后来在战场上受重伤,不治身亡,被追封虢国公。

俞通渊的二兄俞通源亦随冯胜、傅友德、徐达等人四处征战,封南安侯。洪武二十一年他镇守云南时,虢国夫人卒,太祖高皇帝便诏其还乡,但未及出发便病故。

后来胡惟庸案发,牵涉甚广,俞通源、俞通渊两兄弟亦在其中。

太祖高皇帝以俞通源身故便不追究,只除去其南安侯爵。

又念及俞廷玉、俞通海的功劳,老三俞通渊并未受罚,后来太祖又封其为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俞通渊又牵涉其中。

不过这次太祖高皇帝还是没杀他,只是夺其侯爵,将其遣返回乡,相比于在两案中丢脑袋的文官、勋贵们,他的结局已经好了太多。

去年朱允炆将其召还朝廷复爵,任豹韬卫指挥使,随军北上。

今次李景隆出发后将他留在大营中,俞通渊本来期待的是大军凯旋而归,不想等来的却是溃逃的南军和杀红眼的燕军。

“杀!”

漫山遍野的燕军追杀过来,喊杀声震耳欲聋。

有的南军慌不择路、绕过大营继续逃跑,有的则冲入大营中,妄图借助营寨防守反击。

俞通渊与滕聚领兵出营迎敌,但此刻正值北风,一道猛烈的旋风吹来刮断了俞通渊的帅旗,南军士气大散!

追击来的燕军在张玉的指挥下乘风纵火,燔烧南军大营,烟焰涨天。

南军再次大溃败!俞通渊、膝聚相继战死。

李景隆得知这边的消息后,连大营都没回,直接向南逃去。

郭英则带着残部往西逃。

朱棣继续领兵追击,一直追到雄县的月漾桥,也就是上次南下伏击鄚州援军的地方,才因天黑而返还。

此战惨烈异常,双方将士斩首十余万级,溺死者十余万。

燕军追杀南军时杀溺蹂躏死者复数万,从正面战场至月漾桥,双方士卒横尸百余里。

此外还有难以逃跑,而被燕军俘虏的南军十余万。

晚上修整一夜,翌日朱棣又令将士们打扫战场,清点收获。

南军逃窜时丢弃的辎重、器械、孳畜不可胜计,几乎都留在大营中,虽烧毁了一些,但大半都留下了。

此外,先前朱允炆为了增加李景隆的权威,还给他赐下了黄钺弓矢等礼器,但李景隆走时都没顾上,这些东西全都留在大营,落在了燕军手中。

后来据谍报,李景隆兵败后跑到了德州。

但朱棣一时半会也难以南下追击,战场需要打扫,受伤的将士们需要养伤,有功的将士需要统计战功赏赐,还有俘虏的十余万南军,朱棣也打算一一统计后将其悉数遣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