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的。
下一站是杨厂长办公室。
“小艺,当时听你二伯说,你主动要求下厂子到我们轧钢厂来,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听错了。
不过你这个决定没有做错。先下基层熟练一下业务,沉淀一下,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好处的。”
“杨厂长,就跟您说的一样,我二伯也是这么说的。”
“去年我们厂的行政级别又被提了一级,你在这儿最好待上个三四年,争取把自己的级别也再往上提一级后,再考虑回部里吧。”
这话可都是为了杨艺在考虑,要不是关系好的,一般人都不会说出口。
“谢谢您的教诲,杨厂长。”
看到杨艺的样子,应该是把自己刚才的话都给听进去了,杨厂长也满意的点点头。
“以后没人的时候叫我伯伯,叫厂长我听着别扭。”
“哎,我知道了,杨伯伯。”
杨艺一上午基本上啥事都没干,就是去了各个部门打了个招呼后,就差不多是午饭的点了。
本来老李还说要给他弄个接风宴,不过想想现在的形势,还是得低调点、再低调点。
于是也就谢绝了老李的好意。
采购一科加上杨艺,总共有12个人。
一个科长,一个副科长,还有一位大妈是负责单据跟厂里财务科对接的。
下面九个办事员又分成了三个小组。
说是协调能力,其实就是看谁能先拿到物资,毕竟到时候要是耽误了厂里的生产,打板子的时候可是不会管你有没有理由的。
然后
以前年景好的时候,这活绝对是个美差。只要接货的时候核对一下数量就行,其他时间真的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到下班就行。
但在受灾的这几年里,这就绝对是个最苦逼的活了。
因为就算是计划内的粮油物资,也是七折八扣的,就这还往往不能准时送来。
工人们可不会管你那么多,我们没吃饱,不骂你骂谁!
而厂领导平息工人们怒火的办法,就是每次把负责这事的小邓给拉出来批判一下。
所以这几年里,小邓明明才30岁不到的一个小伙子,现在看上去都跟40岁差不多了。
关于粮油物资,杨艺要是发动老杨家的关系网,应该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但就没必要这么干,公家的事,动用私人人情,脑子进水了才会去做。
反正等明年粮食下来后,这波灾难就会过去了。那就再熬上一年呗!
副科长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姓吴。
他应该是清楚杨艺的来历的。虽然有点不忿被人空降,但是他明显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
现在他就盼望着这位公子哥,能够快快的高升,然后把屁股下的位子给让出来。
至于在背后给杨艺偷摸摸下绊子的事,他还不敢做。
“科长,您的午饭要不我去给您一块儿打来吧。”
这不,打不过就加入,吴副科长决定曲线救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