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馋。搁在绿蔬上、配柠檬汁儿的米兰炸肉排。戈尔根朱勒蓝纹干酪。嗯,好了,这就管够了。
不仅吃的是美食,使用的瓷器都是最顶级的奢侈品——柿右卫门瓷器。自从康熙的海禁政策以来,中国瓷器的地位就被日本有田烧代替,后来一直没恢复,柿右卫门的暖色赤绘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唐宁购入的是在刚刚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某个瓷器贸易商那里买来的花鸟画样式,很有喜感,但同时兼具淡雅风格。福斯特一边享受着大土豪的奢侈晚宴,一边与大土豪交谈,发现他对科学方面的东西很有见解,但对文化方面的东西则欠缺,连我伦敦一代大文豪、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都不太了解。奥利弗?特威斯特?不好意思,不知道是谁……发现福斯特有点鄙视自己之后,唐宁说:“我在印度的时候有个理想——希望能编一套简易英语教科书,全套书总共只有一千个单词左右,都是最常用,表达能力最强的,然后让全世界的人很快就能学会英语,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学会,这样就能弥合整个世界的语言鸿沟。对我来说,这样的扫盲教育更有意义,福斯特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福斯特还没:“有了!当我发明了自动排版机器之后,收集几个月的新闻,最常见的单词用统计出来,嗯,这个主意靠谱吗?”福斯特:“主意是不错,不过……还是得有一个人能管理一下吧。(http://.)。”唐宁:“那是那是,机器怎么能代替人呢,你是文化人,觉得谁适合做这份工作?我可以资助他。”福斯特:“也许我的母校剑桥大学可以完成这份工作……”唐宁把头摇得跟拔浪鼓似的:“找某个教授可以,找机构就算了,我需要的是很简单的,很有创意的,最好有工程师背景的。”福斯特不解:“为什么要有工程师背景?”唐宁:“因为我偏好这方面啊,这才是改变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东西,要改变世界,就要从工程技术着手。”福斯特不置评,只说:“好的,我会帮你留意的。”唐宁其实是很看重这个事情的,他希望自己回故国发展之后能让亚洲人民,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在内都能用上这样的英语教材。当他看到福斯特不太把这事放在心上的时候,就准备再推一把,说:“也许高手在民间,我准备在你们每日新闻上登广告,等我把内容想好之后让助手去你那里。”福斯特笑道:“好。”有生意自然是好事,这也让他明白了唐宁是认真想办这件事。当泰晤士报长篇报导了“当代最大”慈善家的事迹后,英国公众的视线从无线电报这个发明转移到了唐宁本人,每一个伦敦人,不管高低贵贱,不可能说这位大慈善家的坏话,因为他那句“没有任何条件”,捐出150万英镑来然后没有任何条件,就算将来污水治理委员会干不好也不关他的事,所以,他是集所有荣耀于一身,活儿都让别人来干了,谁叫人家土豪有钱呢?这么有公德心的人做的产品一定有爱!这是所有伦敦市民的想法,所以,英国电报公司的业绩在这个月飙升到了1000台之上,总计1900台,租金收入19万英镑!巨额收入!泰晤士报本身也对越洋电报很有兴趣,这意味着它能在第一时间把资讯发送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大的报纸。【阅读网】他们尤其想在美国市场取得影响力,因为那是一个人口比英格兰还要多得多的英语市场。不过,他们也许低估了美国报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美国人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的表现来了,其创新、文化才能真是不简单,习惯了贵族文化的大英帝国报纸在自由的大美利坚还真不一定能成事儿。泰晤士报有一贵族式的毛病——贵,它的地位无与伦比,所以贵,然而,报纸毕竟是大众消费品,太贵总是会越来越不是个事儿,它有两个“可怕的”的竞争对手,一个是“每日新闻”,一个是“早晨邮报”,都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报。每日新闻是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于1846年创建的,距今仅5年时间,不过狄更斯主编时期的每日新闻在商业上并不算成功,在17期之后,狄更斯就把它交给了自己的朋友约翰?福斯特,后者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传记作家,在出版期刊方面的经验比狄更斯要丰富。福斯特是第一批意识到打字机在出版行业的重要性的人物,他来到了英国电报公司位于金融城的办公室,嗯,也是东印度公司的大楼,虽然bt的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但总部仅有一百多个人,暂时在东印度公司的一角。福斯特既是要买打字机,也是希望找到更好的出版业解决方案,他凭直觉就认为打字机应该是可以用在排字方面的,虽然他不知道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