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锦衣盛明 > 第177章 孙元化

第177章 孙元化

器的研发和制造的官员,反倒是极少。

更多的官员是大言不惭地说道:“想要打败建奴,最重要是德治。”

可德治要是能够解决边患,又何至于事情沦落到这种程度。

可问题是东林党大臣对于这种论调,也是有自己的说法的。

现在不能够解决边患,那肯定就是德治不够。

那怎么样才能德治足够?

当然要是要众正盈朝,在众正的同心协力之下,才能够彻底解决边患了。

什么是众正?

众正就是他们东林党大臣。

换句话说,他们的意思就是只有东林党充斥着整个朝廷的时候,才是彻底解决边患的时候,换别人来都不行。

这种论调虽然形成了闭环,但是孙元化是一点都不相信的。

德治只有在天下靖平的时候用来治理百姓,那时是非常好用的。

可是要用这玩意儿来对抗边患,那就是脑子有坑了。

自古以来解决边患的办法,只有血与刀,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德治来解决边患。

汉唐时期只有把四夷都打服了,边患才不成为真正的问题,而绝对不是靠那张嘴巴去把人家忽悠瘸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你说德治就能够平定边患,那是痴心妄想。

只是仿佛大家对于东林党的论调,却是十分赞同,尤其是民间的读书人,正是将此奉为至理名言。

这何其荒谬。

孙元化虽然也是读书人,但是他这样真正上过战场的人,虽然当时只是作为辅助官员,也是万万不能赞同的。

而赵敬思的观念则是不一样,起码在孙元化看来,赵敬思的这个观念更合他的心意,也更加现实一点。

赵敬思的观念就是要打造更先进的火炮,更先进的火枪,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解除变换。

他并且得到了陛下的强烈支持,皇帝自掏腰包,给他打造新式的火枪和火炮,这个行为,不知道引来了多少人的眼红。

这所谓的新式火枪火炮,在东林党人的眼里更是奇人技巧,不值一提。

孙元化也听说赵敬思打造出的火枪和火炮十分厉害,比起原来的火枪火炮厉害了不止一筹。

他只是听说过这种情况,没有见过真正的见过,他一直想要去见一见,也一直都没有机会。

赵敬思的这种做法,也是让工部的官员十分不满的。

孙元化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同僚,不停的在辱骂赵敬思,在私下议论怎么样写奏疏才能快速的弄死赵敬思。

为了快速地达到这个目标,甚至工部的官员几乎三天一小疏,五天一大疏,每天有官员写奏折上去给朱由校,弹劾赵敬思的。

有官员说他祸国殃民,说他损害朝廷法度,说他是乱臣贼子。

甚至有大臣上书说他有谋逆之心。

这两年上书弹劾赵敬思的官员,甚至比上疏弹劾魏忠贤还要多。

随着东林党在朝廷上的官员日渐凋零,阉党的大臣便变得愈发多了起来。

阉党大臣是不可能上书弹劾魏忠贤的,但是阉党的官员和东林党的官员,都有可能上书弹劾赵敬思。

因为赵敬思损害的,不只是东林党官员的利益,也是损害着阉党官员的利益。

孙元化当然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道理十分简单,赵敬思动了他们的大饼。

本来火枪火炮的制造,应该让工部主持。

流程本应是朝廷给工部包银子,工部拿到银子之后,采购原料制造出兵器,之后交给军队使用。

可是赵敬思的那些军队,却完全没有采取这样的流程,显然赵敬思对工部根本就不信任。

有人曾经传出来这样一句流言,孙元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他们听说赵敬思曾经给朱由校上书,说是朝廷拨下来的银子,先要经过户部。

户部有尚书有侍郎,有一大群官员从中伸手,这拨下的银子首先去了三成。

然后户部再拨到工部,工部有尚书,有侍郎,有大批的官员,银子又去了三成,留下来的银子能有四成,都已经算是极好的。

这四成的银子,却要打造出原来数量的兵器,这就肯定不可能能够打造出合格的兵器,更多的是偷工减料,打造出一堆不堪入目的火枪火炮。

那么赵敬思说这些话,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孙元化心里非常清楚,赵敬思说的是十分有道理的,甚至实际情况,比赵敬思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