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日秀这个时候也已经看到那个信使,走到了窗边,伸长了脖子,眺望了几眼,脸上更多了几分恼怒。
他回头看着神色不明的孙元化,说道,“初阳,现在边患是越来越严重了,不用说,这肯定又是辽东那边回来的,肯定要带回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唉,现在朝廷日子也很难过啊,辽东那边也缺少军饷辎重,如果辽东那边的军饷能够充足一点,能够及时供应上的话,辽东边患也不至于那么严重。”
“可问题是朝廷现在是真没有银子,有银子的陛下,又把他那些银子全部投过去,支持赵敬思搞出的新军。”
“他也不想想,初建成的新军能跟辽东边军做对比吗?就赵敬思搞出那些花架子,恐怕面对着辽东边军的时候,也是一击即溃吧!”
“要是我说的话,还不如把银子投入到辽东边军上,只有彻底加强辽东边军,才能把建奴给打败,才能够进一步裁军,之后才能够降税,百姓们的日子才会变得更好一些。”
“照这样下去,陛下继续将银子投放到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百姓的负担只会越来越严重,日子只会去越发的难过。”
吴日秀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小狗的眉头也紧紧接受了起来。
他仿佛突然才意识到,他和这个好友之间,认知上有巨大的鸿沟。
好友说的一些东西,在他看来都是空中楼阁,对于实际的情况并不如何了解。
就比如他说解决辽东边患,大明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这是事实。
可问题在于。孙元化真的去过辽东。
他知道辽东的局势,要比吴日秀想象中还要复杂1万倍。
首先辽东欠缺军饷,朝廷给的军饷额度不够,这是事实,但是辽东军队吃空饷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也是事实。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问题。
比如说辽东将门。
辽东将门在辽东享受着朝廷给的诸般好处,朝廷给予军饷,他们自己又有各种的屯田。
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不差,起码军官的日子过得相当不差。
他们对于打击建奴意愿并不是很高,更希望是一直保持现在这种状态,
说得难听点,这就是养寇自重,所以朝廷往辽东投入的银子越多,辽东将门彻底解决建奴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这不是朝廷继续往辽东投银子,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更有可能是陛下往辽东投了银子,事情却没有办法解决。
最好的办法,还是重新训练出一支军队,来解决辽东的边患。
吴日秀又说了一通辽东的局势,又开始骂赵敬思了。
这个时候,孙元化听到街上的信使,仿佛在喊些什么,但是他听得不太清楚。
他把头伸出了栏杆,撑着脖子,侧着耳头认真地去听,但是还是有些听不太清楚。
慢慢地,骑士离这边越来越近,他听得开始清楚了。
那信使仿佛在喊“大捷”。
哪里会有大捷?
辽东大捷吗?
只见信使跑得越来越近,孙元化甚至能够看到他脸上的欣喜与兴奋,街上的人都驻足观看,人们逐渐开始流露出惊讶的表情。
因为那骑士在马上喊的话,竟然是西北大捷!
“四卫营都指挥使,锦衣卫千户赵敬思率四卫营于榆林拔东南五十里处,遇翻天贼,斗龙贼,夜叉贼乱军主力8万余人。”
“四卫营一举将三大贼寇8万精锐全部击溃,斩首18,000级,俘四万七千余人。”
“斗龙贼,夜叉贼被大将曹变蛟阵斩,翻天贼以及三大贼麾下大量将校即日押送回京。”
“四卫营伤亡不足二百!”
这个声音也已经传到了楼上来,吴日秀听到了这个话,如遭雷劈,就像是被一个捏住了喉咙的公鸭,露出了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啊!”
“赵敬思怎么能够击败三大贼寇呢?”
“赵敬思怎么能够击败三大贼,我不相信,那可是8万人啊!”
“就算是8万头猪,也不至于那么快就被解决了,他这是不是杀良冒功?”
孙元化看了一眼吴日秀,眼神之中的失望更加明显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你没有上过战场,你不了解场战场上的情况。”
“有时候一支军队的崩溃,也是十分突然且猛烈的。”
“打败一支军队,会有时候比打败一群猪还要容易,一支军队的崩溃,也比一群猪的崩溃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