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道:“你们想啥呢?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西北边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给朝廷上过多少次书了?都说了三大乱匪的实力雄厚。”
“之前他们不停地上书,就说要朝廷要银子,要粮食,就是用来剿匪的。”
“朝廷那么多银子都撒下去了,一点大战果都没有。”
“如果对方只有两三千人,那么早就被被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给解决掉了,何至于沦落到今天都没有办法解决。”
在场的年轻一点的官员听到这话,有些迷茫。
“赵敬思人,既然这样,根据以前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上来的奏疏,三大乱匪加起来有多少人?
张长庚听到这话想了想,说道,“如果真的按照陕西布政使司官员上的奏疏来说的话,那三大乱匪的数量加起来至少有十多万人。”
“并且三大乱匪的数量,的确不是很稳定,有时候随着官兵的打击,他们的数量也会有所减少。”
“或者有些时候,比如说秋收之后,乱匪的实例又会有所膨胀,数量又会多一点,但是数量再少,也没有少过十二万人,再多差不多就要二十万人往上了。”
有个比较单纯的年轻官员说道,“那么多的士兵,你岂不是说这三大乱匪的实力,比赵敬思禀报还要多?”
“赵敬思这是没有虚报了,甚至他禀报的还是比较谦虚的。”
“有可能他们击败了一支十几二十万的军队,十几二十万人得多大规模,这恐怕不可能吧!建奴的兵力加起来都没有二十万人。”
“赵敬思那么强大的一些军队,如果调到辽东去,岂不是不用半年时间,甚至是不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建奴给平推了。”
不怪这个年轻官员那么惊讶,实在是二十万这个数量,太让他们感到惊悚了,甚至让他们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只是有一些经验比较充足的官员,忍不住撇了年轻官员一眼,说道,“你也别傻了,三大乱匪的实力肯定没有那么多,至少不可能达到二十万人那么多。”
“如果他们真有二十万人,也不会一直盘踞在陕西布政使司根本动不了了。”
“除了地方无法支撑之外,很有可能他们的实际军事部队,也没有陕西布政使司官员上书的那么多。”
年轻官员听到这个话之后,感觉到有些不解,皱了皱眉头。
他又看着其他的官员说道,“既然如此,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为什么要上书将三大乱匪说得那么强大?”
他这话问出来,周围的同僚都被他蠢哭了,他们都想不明白,这样一个人怎么考得上进士?
很快,他看到同僚的表情,也回过味来了,当场大骂,“都是一些祸国殃民的狗东西!”
也不知道他这个话,骂的是三大乱匪。还是骂的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但是仿佛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很清楚他骂的是谁。
显然,年轻官员也已经反应过来了。
陕西布政使司那边的官员当然要这样跟朝廷说了,恨不得把三大乱匪渲染得越强越好。
这不显得他们苦苦支撑吗?也显得他们劳苦功高,还显得他们可以值得信任。
同时,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要从往朝廷要更多的铠甲,让更多的兵器,让更多的粮食,要更多的银子。
二十万乱匪的这个数量,朝廷谁听了心里不害怕。
这二十万人要是能够冲出陕西布政使司,对于大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现在朝廷为了维持北边和东边建奴和察哈尔部的攻势,就已经疲于奔命了,如果西边也彻底乱起来,大明可就真有亡国之忧了呀。
或许很多朝廷的官员,也不是不明白这个事情,但是也实在是怕这个事情。
所以才不停地给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送去兵器铠甲,送去更多的粮食。
只是他们心里也是确实有几分痛恨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
那些狗东西是真不识相,给他们拨了那么多的银子和粮食,剿匪的好处他们拿了也就罢了,何苦连那些灾民的赈灾粮食都要贪。
尤其是陛下改用番薯去赈灾,西北的官员知道之后,他们还敢这样做,还敢倒卖那些番薯。
那玩意现在根本就没有在西北边推广开,陕西布政使司的官员只要这样一做,朝廷哪能查不出来?
这不,陛下就把赵敬思派到西北边去了,这下他们只怕是要倒大霉了。
虽然赵敬思好像也没有做过什么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甚至在锦衣卫里面,赵敬思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