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内此刻犹如煮沸的水般混乱,众人耳畔回荡着城墙上敲响的铜锣声。
市井百姓们慌忙收拾着摊位上的物品,急匆匆地往家中奔去。道路上马车穿梭不息,一些焦急的马车甚至因赶得太急而发生车祸。
朝中大臣们纷纷涌向皇宫,朱由校也听到了城墙上的铜锣声,眼神顿时一凝,面容间流露出忧虑之情。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他转头对旁边的王体乾说道:“赵敬思此时在外征讨之际,事情别出了变故。”
大臣们陆续进入朝堂,朱由校抵达时发现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神色惶恐。
大臣心中疑惑:“我们不是派兵前去攻打林丹汗了吗?怎么他的军队竟然冲到了京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大臣冷笑着说:“赵敬思打打乱匪还行。”
“让他与林丹汗的军队正面硬扛,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还是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也有大臣坦言:“说句公道话,现在赵敬思打不过林丹汗,那是必然的。”
“依我看,赵敬思的军队很有可能已经崩溃了,要不然林丹汗绝对不可能通过他的阻挡直接拦下。”
“我们现在应该商量的是如何保住京城。”
还有大臣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说:“还好,幸亏我们的军队没有跟他们一起胡闹。”
“赵敬思的军队没有了也不要紧,主要是负责京城守卫军营还在那就已经足够了。”
“咱们军城里面那么多的粮草,那么多的军队想要守住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一些正直的大臣感叹道:“赵敬思误国啊,他没能挡住林丹汗,不知道要有多少的百姓因此遭殃。”然而,也有敏感的大臣察觉到了某种意图。
他们打算将战败的罪过以及百姓遭受的苦难全部推到赵敬思身上。对于赵敬思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即使赵敬思能在战斗中侥幸生还,但那些栽在他头上的罪名也将让他难以在朝廷立足。
他们不相信朱由校能够躲得过这如山的压力。
朱由校在上面越听,越是感觉越到不高兴,回过头来看一下旁边的王体乾。
王体乾这个时候也是有些惊恐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他看懂了朱由校的意思,站出来扯着嗓子大喊一声:“肃静肃静!”
“陛下已经来了,诸位大臣没看到吗?还是说诸位大臣已经忘了君臣之道了?”
听到这一嗓子,在场的文武官员才反应过来,他们才发现朱由校早已经来了。
只是他们讨论的太过热烈,竟然忘了留意到朱由校已经来了的事实。
或许有些大臣也是故意为之,故意要给朱由校上点眼药,故意在朱由校的面前说这些有的没有的。
谁让你那么相信赵敬思。
在他们看来赵敬思是什么样的玩意儿,无非就是锦衣卫出身的奸臣,跟他们这些正直大臣差的太远了。
如果是他们这些正直的大臣有几万军队还有那么好的待遇,他们带兵去跟林丹汗打仗,那必然是能够打赢的。
就算不能够打赢,起码坚持下来也是不成问题的,起码不会像今天一样,连两个月都没到赵敬思的军队就已经崩溃了。
这位大臣听到了朱由校说的话,也不好再端着了,连忙向朱由校拱手说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的脸色阴沉说道,“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城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这乱糟糟的就如同菜市场一般,看见你们这副样子,朕还以为真的大明要亡了。”
朱由校这个话一说出来,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出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啊,他们只听到了城楼上的铜锣在示警,按理说是有敌军杀过来的。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敬思是打了败仗也只不过是他们推测出来的。
城外面到底来了多少林丹汗的军队,他们也确实不知道。
还有,林丹汗好端端的来进攻他们干什么?
按理说,他这个时候应该是抢夺那些比较容易打下来的城池,抢夺百姓们的金银和粮食才对啊。
这样想他们越想越不对。
朱由校的脸色更加阴沉了,看到兵部尚书说道:兵部尚书,连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兵部尚书也是一脸的尴尬,说道,“臣马上就派人过去打听。